<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人力資源 > 績效考核 > 教你如何做一名績效考核的終結者

            教你如何做一名績效考核的終結者

            發布時間:2017-08-10編輯:唐露

              2013年底,微軟撤除了“分級評等制度”(stack ranking)——這個系統把員工分為20-70-10三個檔次。頂層的20%的員工被認為是百里挑一的精華,70%馬馬虎虎,而底層的10%則被認為是表現不佳,隨時可能被開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力資源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yjbys.com/hr)。

            教你如何做一名績效考核的終結者

              績效考核制度有一個謔稱——“Rank and Yank”。

              數年前,休斯頓的一家報紙首創了這個詞匯“Rank and Yank”——“評級與封殺”,顯然帶著貶義。

              老道的商界精英們對績考制度的態度還是比較中肯——它曾在很長的歷史中促進了工業時代的組織效能,只是它可能不再適用于這個時代,或未來。

              關于績效考核制度(Performance Reviews)的歷史,一種說法是:它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文官考察制度(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英國文官考察制實際上是中國科舉制度流傳到英國的結果;法國人學得更像,科舉制深受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推崇)。起初是為了避免文官晉級主要憑資歷,造成工作不分優劣,所有人一起晉級加薪的局面。在工業時代,績效評級這種差異化管理方式也經歷了數次建設性的發展,從早期的強調“效率”,到后期的強調“公平”。

              然而,一個時代的終結,往往意味著內核精神的變化;或者說,不同時代的“公平”和“效率”有著不同的含義。

              在VUCA環境下(以波動、不確定、模糊、復雜為四大特征)的今天,公式化的績考制度開始顯現出種種負面效應,比如企業政治化、隱形等級階梯、高壓挫折等副產品——團隊合作與友好不再存在,企業的透明度、民主化發展和創造力遭到破壞。

              埃森哲、信諾、GAP、德勤、Twitter和微軟率先廢除了每月、雙周,甚至年度的強制排名系統。根據David Rock和Beth Jones2015年9月8日在《哈佛商業評論》的報道:50多家全球大型企業正在進行績效管理制度改革,從過去繁瑣的年度評級轉向可持續的、“對話式”的績效測評,70%的企業正在考慮改變過去的績效管理策略。

              2013年底,微軟撤除了“分級評等制度”(stack ranking)——這個系統把員工分為20-70-10三個檔次。頂層的20%的員工被認為是百里挑一的精華,70%馬馬虎虎,而底層的10%則被認為是表現不佳,隨時可能被開除(這個20-70-10系統被前通用電氣公司的CEO杰克·韋爾奇在上世紀80年代發揚光大,隨后摩托羅拉、IBM、福特等公司也分別效仿)。微軟前CEO史蒂夫鮑爾是此系統的忠實擁護者。

              不管你是否一如既往地支持傳統的績效考核制度,但如果你開始考慮這種轉變,CCL的建議是——開啟“反饋”(Feedback)和“人才對話”(Talent Conversation)機制。

              從目的上來說,反饋機制與績效審查制度存在著一致性,表現在:

              都是為了激勵高效能的行為方式;

              都是為了停止低效能的行為方式;

              都是為了鼓勵員工開始改變行為方式,提高效能;

              都是為了激發員工對工作和組織的承諾。

              但提供反饋往往更有效。

              反饋具備高靈活性,高適應性和可持續性,可以實時地嵌入到當下日常的管理中,循序漸進地催化組織行為改變(應對我們所處的波動的、易變的、模糊的、復雜的環境);另一方面,如果日常反饋收到出色的效用,反饋雙方在此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信任是彌足珍貴的(激發團隊承諾,實現協同)。作為管理者一方的角色,建立的信任感越強,與團隊的關系越融洽,在未來的反饋中收到的成效越高,為組織和團隊創建學習和成長的格局也越開闊。

              反饋的“三步模型”

              3-Step Model for Feedback

              在CCL的理念中,反饋是一項重要的領導力技能。反饋技能在應用之初,可能會有一定的突兀或過于正式的感覺,但經過一定的訓練,管理者會發現反饋所帶來的難以置信的幫助。CCL的“反饋三步模型”:情境——行為——影響(SBI),被廣泛證明能夠降低反饋雙方的焦慮感,減少接受反饋的抵制情緒。

              人才對話

              Talent Conversation

              管理者也需要學習如何開啟人才對話——這是人才發展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之一。當團隊開始適應、并開始持續提供持續的、誠懇的反饋時,這些對話將帶來很多驚喜。一段人才對話能夠影響他人朝著更高性能、更積極的成果發展。人才對話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也可以是新績效計劃的一部分。

              依據不同的員工表現,管理者需要準備4種類型的人才對話——頂尖人才、可靠的執行者、潛力型人才,表現欠佳者。

              雖然每一次的對話細節不同,但有6個步驟是需要管理者們遵循的:

              第一步:明確目標

              談話的目的是什么?

              雙方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第二步:探索問題

              評估優勢、弱項、發展需求和效能,

              確定動機和職業理想。

              第三步:確定選擇

              產生學習和發展的想法以及機遇。

              第四步:設定期望

              什么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

              有哪些障礙?

              第五步:激勵

              需要什么樣的支持?

              確定所設定的目標是有意義的。

              第六步:確定計劃

              如何確定開始這些計劃?

              如何跟進這些計劃并評估效果?

              管理者所面對的優先級和挑戰目標頻繁轉換著,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是無情的,面對的要求也是苛刻的;但當管理者開始嵌入日常反饋,持續開啟人才對話時,他們將發現團隊發展功能變得難以置信的強大,且這種變化將深遠地影響未來組織發展的方式和效能。

              公式化的績效考核制度,終將隨著上一個時代遠去。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合弄制的績效管理特點

            2.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對于現有條件下的評估

            3.企業績效考核方案的研究與分析

            4.企業績效考核方式的選擇

            5.績效考核方案設計的幾個要點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hr頻道©YJBYS.com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