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人力資源 > HR實戰 > 管理者:動靜之間如何決策

            管理者:動靜之間如何決策

            發布時間:2017-03-14編輯:weian

              有一道針對者的小試題,說飛機因為故障迫降到了海邊,沒人知道準確位置,和外界的聯系也完全中斷。幸存者有什么呢:飛機殘骸、僅能維持2天的水和食物,一些易燃物。另外,大海邊有座郁郁蒼蒼的高山,目測來回需要2天時間。條件就是這些,作為幸存人員之一,應該怎么辦呢。

              有者建議,應該盡快組建一個小團隊前往高山,到山頂放火報警。有人建議去海里捕獵,有人建議去山里覓食。有人建議用殘骸制作凈水裝置,有人建議趕緊伐木建房。大概是因為看過電視劇《迷失》,還有人建議立即開始探險,說不定會有奇遇。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種選擇都有自己的道理,也充分體現了者特色:立即行動。有趣的是,大部分CEO,都愿意去山頂放火。

              還有另外一種選擇,由于看似被動,因而常常被者忽略,那就是原地修養,靜觀其變。

              原地修養,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甚至比前面的選擇更加合理。因為飛機失事之后,肯定會有后續的救援。前兩天夠吃夠喝,和飛機殘骸呆著一起,做好必要的防護,晚上太冷就點火取暖。去山上放火、去海里捕魚,都可能會遇到未知的危險。

              以靜制動的策略,很多者并不認可。因為這樣的選擇也有危險,如果兩天之后救援沒來怎么辦,屆時沒吃沒喝,再想行動也晚了。為什么不先行動起來,做最壞的準備呢。

              選擇動,還是選擇靜,都有道理,都有風險。事先沒有正確答案,事后也沒有補救方案。者要做出的決策,大多是這樣的兩難選擇。

              IBM近期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盈利表現不及預期,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6000到8000人,接近總員工數量的2%.裁員,對任何企業都是傷筋動骨的大動作。影響的不光是裁掉的員工,留下的員工不可能沒有想法。裁員不對嗎,對IBM這樣的老江湖,行動之前肯定權衡了利弊,不可能是心血來潮的幼稚行動。

              霍尼韋爾2008年下半年深陷經濟危機之中,當時的CEO高德威并沒有采取最容易想到的裁員措施,而是讓員工停薪休假。通過員工停薪休假、降低投資回報等小動作,來平衡客戶、投資者和員工三方的利益,一直堅持到了2010年的經濟復蘇。

              稻盛和夫執掌京瓷的時候,明確宣布“京瓷不裁員”,1974年遭遇全球石油危機,京瓷收入銳減,稻盛和夫動中求靜,通過減薪和換崗,全體員工一起共同渡過了危機。不裁員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嗎,號稱不裁員的京瓷,2001年之后一改初衷,頻繁裁員,應該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是動、還是靜,動靜之間如何權衡,用外科手術為例,給出了決策的三原則。

              第一個原則,能夠自愈的時候,就不要手術。此時需要克制動刀的欲望,以靜制動。

              第二個原則,病情嚴重的時候,要立即手術。此時需要動如脫兔,以快打慢。

              第三個原則,病情不明的時候,要權衡機遇與風險。德魯克說,這種情況下的決策,正是區別神醫和庸醫的關鍵點。

              德魯克沒有給出如何決策的秘方,世間也沒有這樣的秘方。動靜之間的權衡,是者的宿命和挑戰。無從逃避,唯有面對,在失敗中學習和成長。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hr頻道©YJBYS.com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