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孔子的經典語錄

            時間:2024-11-03 00:53:14 其他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有關孔子的經典語錄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孔子的經典語錄,歡迎大家的閱讀。

            有關孔子的經典語錄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論語》--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么還有什么行為不能容忍呢?

              29、《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論語》--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4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5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孔子的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孔子經典語錄07-04

            孔子論語經典語錄11-17

            孔子電影經典語錄10-22

            有關孔子經典語錄08-10

            孔子正能量語錄06-22

            孔子經典勵志名言集錦06-10

            經典語錄05-16

            經典語錄07-07

            要帳的經典語錄要帳的句子的經典語錄08-15

            教師節 孔子語錄04-27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