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應屆畢業生網>主頁 > 手抄報 > 春節手抄報 > 關于普通話手抄報的資料

            關于普通話手抄報的資料

            發布時間:2017-11-14    來源:手抄報資料網

              推廣普通話宣言

              我們每天都在抑揚頓挫的語音中享受漢語的魅力,都在橫平豎直的書法中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規范地使用普通話、寫好漢字不僅可以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識,美化校園育人環境,更可以維護母語的尊嚴,培養同學們的愛國之情,我們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的校園語言,提高廣大師生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為此,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一、師生以說普通話、寫規范漢字為榮;

              二、堅持使用普通話在師生、生生中交流,并能達到準確流利,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使用文明用語,不說粗話和臟話,使文明用語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在校外活動中積極主動推廣普通話,成為推廣普通話的楷模;

              五、師生一同學習各種語言文字規范,確保我們的作業、試卷、教案、板書、黑板報、條幅、展板等注音、用字和標點符號規范無誤。

              雍正推廣普通話的方式

              1728年,清世宗雍正設立“正音書館”,在全國推行北京官話。他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漢民族共同語(舊稱“官話”)。并規定“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意思是,讀書人若聽不懂官話,不會說官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一個把滿語視為國語和民族標志的滿族皇帝,此時卻破天荒地下了一道推行漢語普通話的上諭,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上諭頒布后,閩粵二省的各個郡縣普遍建立了正音書院,教授官話,凡是走讀書、考試、當官之路的讀書人都要懂得官話。甚至一度規定,不會講說官話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雍正帝的“推普”上諭不可謂沒有遠見,“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謂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據記載:“初時甚為認真,無如地方官悉視為不急之務,日久皆就頹廢,至嘉慶、道光時,福建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廣東則更無聞矣。”

              “推普”上諭盡管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還是有一些積極作用和影響。作為“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為后來的張之洞等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奠定了基礎。

              1902年,張之洞、張百熙等為清廷制定《學務綱要》指出:“中國民間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語,辦事動多捍格,茲擬官音統一天下語言,故自師范以及高等小學堂,均于中國文一科內附于官話一門。其練習官話,各學堂皆以用《圣諭廣訓直解》一書為準。”

              顯然,張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諭的精髓,并加以發展。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正名為“國語”。

              其中,雍正的篳路藍縷之功是必須得到肯定的。

            欄目推薦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