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人力資源 > 招聘選拔 > 知人之道與識人五法

            知人之道與識人五法

            發布時間:2017-07-06編輯:ZMR

              善用人才首先要知人,善任以知人為前提,不知人不可能善任,不知人只會盲用。

              知人之道很多。三國時的諸葛亮將知人之道概括為“七觀”: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目的在于通過其對是非的判斷來了解其志向;

              二、窮之以辭辯觀其變。目的在于通過一連串的追問來了解他的應變能力;

              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通過征求其謀略意見來了解其知識水平;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通過從事復雜困難的工作情況來了解其膽識;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通過其酒醉后的表現來觀察了解他的本性;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給其以得到財物的機會來觀察是否廉潔;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囑咐其辦事來證明他是否守信用。

              戰國時期的李構提出了“識人五法”。即:

              一、居視其所親。看一個人平常都與誰在一起:如與賢人親,則可重用,若與小人為伍,就要當心;

              二、富視其所與。看一個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如只滿足自己的私欲,貪圖享樂,則不能重用,如接濟窮人,或培植有為之士,則可重用;

              三、達視其所舉。一個人處于顯赫之時,就要看他如何選拔部屬:若任人為賢,則是良士真人,反之,則不可重用;

              四、窘其所不為。當一個人處于困境時,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茍且之事,不出賣良心,則可重用,反之,則不可用;

              五、貧視其所不取。人在貧困潦倒之際也不取不義之財,則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雖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在知人、識人方面,現代社會倡導的德能勤績廉與古人的標準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