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教師招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

            時間:2025-02-10 08:21:48 招聘選拔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招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招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于教材的理解。《桃花源記》選自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九課,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學生學習此文,能夠感受桃花源的人美和景美,感受作者所處時代的特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加之,本文言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較為流暢易懂,文本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事物的美”的歸納方式以及引導學生學習透過背景看文章抽象的情感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學生解決文中的關鍵詞句,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解決基本問題;

              2.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3.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2.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取如下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研讀發、小組合作探究法和圈點勾畫法等方法,實現課堂的生動高效。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伊始,是課程學習的第一步。良好導入往往充滿激情、引發互動。我將通過提問學生問題來導入課題:提問學生——“有沒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經歷以及在沒有前進之路時,突然發現三兩處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是怎樣的心情?”通過提問,引出今天的課題《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通過問題導入,學生對文章產生一定興趣,新授環節也水到渠成了。整體感知是學生對文章進行的整體的、宏觀的解讀。此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兩步:1.首先,安排學生初讀文章,找出關鍵詞句,解決基本問題——“儼然”“嘆惋”“垂髫”;2.安排學生再次閱讀全文,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通過世外桃源的刻畫,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此程序的設計在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提高整理與概括信息能力。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環節是傳道授業、答疑解惑、解決重難點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將設置如下重難點問題:

              重點問題1.:桃花源是曠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學生自主研讀相關段落,教師啟發學生可以分為兩部分回答,學生隨后給出自己的見解——

              ①自然風光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體現優美的自然美景和純粹無暇的世外花源;

              ②人文社會之美:“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體現出熱情好客和淳樸的民風。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滿無限向往和沉醉。教師隨即補充——此外,還可酌情答“朦朧的意境”之美等。

              重點問題2.桃花源總是令很多人贊不絕口,不同人有什么態度和做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此問題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準確定位給學生答題區間,學生找到答題范圍且進行嘗試歸納,教師提問學生并轉述回答——

              ①漁人——甚異,欲窮其林——好奇,驚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

              ②太守——遣人隨其往卻不復得路——向往,急切之情,無功而返;

              ③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期望。教師順勢補充——正是由于:當時社會,百姓居無定所,朝野動蕩不安,人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無奈,充滿了對虛幻世界的向往與期盼。才會有幻想出來的“桃花源”。

              難點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重點是要體現怎樣的意旨?此問題屬于文章主旨情感類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且相互補充。教師提問學生并轉述學生回答——“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虛構出來的圖景。教師隨即補充——虛構桃花源,主要是為了反襯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不堪和寄托自己對于和平、安穩和淳樸的社會生活的向往。陶淵明心懷大志,想要“救濟蒼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傾軋,賦役繁重,一腔熱血無處施展、壯志難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愿攀附權貴,因此,自我與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和矛盾,這才想要一個脫離人間的世外桃源。最后,學生總結歸納出——文章體現了作者——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到課外,由理論到實踐。此環節,我將講解滲透有關“世外桃源”的成語。啟示學生——如果用成語概括文章,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與世隔絕、不受戰亂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們向往的精神家園或者美好愿望。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環節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課程回顧、收束與總結過程,小結是收束和總結課文的過程,課下作業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過程。于此,我將采用通過板書總結本次課程:請同學捋順板書內容。課下作業可以布置為: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漁人從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的行程。

            【教師招聘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相關文章:

            教師招聘初中語文《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2-07

            14年江西教師招聘面試:初中語文《黃河頌》說課稿07-13

            教師招聘面試《蛙泳》說課稿12-10

            教師招聘面試《小猴子》說課稿02-07

            幼兒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02-09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體育說課稿02-09

            教師招聘面試《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02-09

            教師招聘小學品德《從我做起》說課稿02-10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04-19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說課稿03-31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