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人力資源 > 人才戰略 > 鹽巴與智慧

            鹽巴與智慧

            發布時間:2017-04-19編輯:小田

               “我吃的鹽,都比你吃的米都多”!

                這句話夠狠,經常被人用來教訓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屬于經驗定式,有一定的道理和可靠度。

                1、棉花與鹽巴

                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而不是裝滿腦袋,知識裝滿了腦袋的感覺不好受。

                現在的MBA,大半都有這種感覺。看到一本本可比磚厚的課本,自然覺得知識裝滿了腦袋。“磚頭”不好用,經常弄巧成拙,于是就不好再把這些“磚頭”放到企業管理中,只好馱在自己的背上。同樣重量的“磚頭”畢業的那天只有50斤,過了一年就會感覺這些“磚頭”足足有幾噸重,擔心把自己壓垮了,不好受,可又無法卸下,因為你是MBA。覺得自己就像一頭驢,背上馱滿了一袋袋的棉花,要趟過社會這條河,結果到了河心,卻再也馱不動了……

                而WBSA的策劃師不會有此感覺。系統學習WBSA的人,常說的是我不怕學知識,我要用什么就可以學什么。WBSA的學員和策劃師,覺得自己像一匹馬,背上馱滿了一袋袋的鹽巴,同樣要趟過社會這條河,越走越輕,走到河心的時候,就一身輕了。那些厚厚的書本,在實踐中變得薄如蟬翼、輕如雪花,可以卸下知識的包袱。因此他們常說,學習WBSA,讓我減輕了知識的負擔。

                尤其是學了WBSA的MBA,更不會有此感覺。先是在MBA的班上學了一腦袋的棉花,又在WBSA課堂上學了一身的鹽巴,走旱路馱棉花、要過河馱鹽巴,總是能夠一身輕松。

                最精彩的還是那些同時學MBA和WBSA的人,在MBA的課堂上,用WBSA的思維分析案例,PK全班同學;在WBSA的課堂上,用MBA的知識結構脫穎而出;在職場中,用WBSA的思路加MBA的知識輕松成為年薪一族,備受企業和獵頭青睞。

            鹽巴與智慧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