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5 06:46:40 小學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潑水節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關鍵】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2.教學“潑”。讀準字音“po”,怎么記這個字?

              3.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為什么叫潑水節?人們相互潑水表示什么意思?讀了這篇課文,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二、初讀。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詞語)水桶互相濕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腳鼓賽龍舟不肯離去西雙版納

              feng huang dai ji

              鳳凰傣族吉祥

              (1)自讀生字詞。

              (2)你在生字的音、形、義上有什么收獲?

              字音:

              “賽”:讀平舌音。

              “濕”:讀翹舌音。

              “幸”:讀后鼻音。

              “離、淋”:讀邊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帶讀,指讀,開火車讀。

              (4)去拼音,齊讀詞語。

              3.把生字詞帶入課文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5.再指名分段朗讀。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了嗎?如果知道,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2.指名回答。

              3.齊讀課文。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1自然段。

              2.簡介:西雙版納鳳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從第1自然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5.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第1自然段。

              五、教學生字。

              課文讀的好,字也會寫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潑、離”:自學課后筆順表并描紅。

              2.指導寫字。

              “備”: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間的“ー”寫得長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筆橫要長。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作業 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 )

              二、數筆畫,填空。

              “離”:共()畫,第9畫是()。

              “互”:共()畫,第2畫是()。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積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潑水節的情景。

              4.擴大知識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風俗。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聽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學第1—2自然段。

              (1)齊讀第1自然段。

              (2)這一天終于來臨了:指讀“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幾個詞寫出了人們盼望潑水節的到來?(板書:早早、早已)

              通過你的聲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

              b.你看,就連那清水有的灑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學們,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類似的句子。

              c.生回憶說。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嗎?

              e.有感情齊讀第一句。

              (3)指導讀書“開始潑水了.....人人臉上笑開了花”部分。

              a開始潑水了,怎么潑的呢?.....讀讀書,可做做動作。

              b看看圖,你如果參加潑水節,你希望是誰?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

              (4)指導讀書“清水是吉詳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興呢!”部分。

              a喜歡過潑水節嗎?指名答。

              b指名朗讀“怎么能不高興呢!”讀好感嘆句。

              (5)有感情地齊讀第2自然段。

              2.教學第3自然段。

              (1)潑水節不僅僅潑水呢!

              (2)自讀第3自然段

              (3)這個自然段中也寫了一系列的動詞,寫得多么準確呀!

              (4)齊讀第二句。

              (5)你也能用這些一系列的動詞說一段話?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3.你還知道那些少數民族的風俗?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設計

              一、比一比,再組詞。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然后全班開個以“民俗”為題的讀書匯報課。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歡樂的潑水節》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描寫民族風情的文章。本文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表現了傣族人民無比歡樂的心情,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喜慶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風情。

              學情分析:

              因民族差異,學生對潑水節了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所以搜集一些潑水節的資料,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學生參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生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四、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于文,與文產生情感共鳴

              板書設計:

              歡樂的潑水節

              清水 吉祥如意

              教學過程設計: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迷人的西雙版納,跟傣族人民一起過一個潑水節。板書:潑水節

              (齊讀)

              2.還等什么,趕快開始我們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1.相機出示迷人的西雙版納的圖片。看,濃綠的椰樹、高高的佛塔、寧靜的村寨,還有那火紅火紅的鳳凰花,又是一個春風習習、春暖花開的美麗時節,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又來了。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自讀第一自然段。

              2.聽了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3. 鳳凰花開的時候傣族人民迎來了潑水節,小朋友,從這個“迎”字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呢?請你再讀讀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終于迎來了。讓我們與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潑水節的到來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1.潑水就要開始了,走到大街上,你們會看到些什么?快去讀讀課文第二節1、2兩句吧!(生自讀)

              2.你看見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這一天,人們提著桶,端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

              a.來,讓我們提著桶,端著盆,到大街上去吧!誰想去?請你來讀讀這句話。

              b.老師感覺你是在九、十點鐘才來到大街上的,一點都不早!誰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你是來得最早的。(指名讀)

              (2)有人來得還要早呢!你來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潑水節用的水也是很有講究的。滴上點點香水,撒上片片花瓣,聞一聞,怎么樣?這水真香啊!

              c.誰能讀好第二句話。

              d.潑水活動還沒開始呢!你為什么來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潑水節是一年一度的,很難得,不能錯過的。雖然潑水活動還沒有開始,但是人們早早地做好準備了,焦急地等待著歡樂時刻的到來,就讓我們一起用讀表達出此刻的心情吧!(齊讀1、2兩句)

              3.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看,潑水開始了(看錄像)

              (1)剛才看見了什么?

              (2)我也看見了,看見了“大家互相追趕……

              出示: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著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

              (3)誰能來做做動作,怎樣是灌?怎樣是潑?

              說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讀得更好!指名讀好這句話。

              (4)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這一大盆一大盆地潑,(出示句子:第四句)這老人、這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人人臉上——,這衣服呀全濕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呀?點擊“濕淋淋”指導讀好。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

              (5)我不明白了,為什么身上濕淋淋,他們個個臉上卻笑開了花?

              (6)過渡:請小朋友接著往下讀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a.怪不得啊,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多會給人們帶來很多幸福。板書:清水 吉祥如意 小朋友,這個小小的“!”在這邊傳遞著人們怎樣的心情?

              b.能把你的快樂通過朗讀來告訴大家嗎?(男、女生讀)

              c.那你最想把這象征著吉祥如意的水潑在誰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潑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時,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灌,讓我們打開書本帶著歡樂的心情齊讀第二小節。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在這歡樂的節日里,人們還舉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動呢!自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別忘了帶好相機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間與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張怎樣的照片?

              根據生答相機出示圖片。

              b.喜慶活動還在繼續,歡樂也還在繼續。清晨,人們早早地就來到了大街上,現在夜深了,還是不肯離去。小姑娘,你為什么還不回家啊?

              c.老爺爺,累了一天了,您怎么還不回去睡覺啊?

              2.你能把你的快樂,你的依依不舍讀出來嗎?(指名讀最后一節)

              五、總結

              1.參加了傣族的潑水節,現在你的心情怎樣?

              2.相機板書:歡樂的

              帶著這樣的心情讀讀課題。

              3.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瞬間、把這歡樂的時光留在心中,捧起書本,齊讀課文

              六、學習生字

              1.小朋友,這些老朋友你還記得嗎?我們來叫叫他們吧!

              2.小朋友讀得那么棒!相信你們寫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記憶方法,師范寫。

              4.下面請大家打開《習字冊》,認真地描紅、臨寫生字。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感受潑水節的歡樂氣氛,了解潑水所表示的象征意義,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描寫潑水的歡樂場面的§2,體會潑水的情景和人們歡樂的心情。

              教學難點:

              懂得潑水的象征意義

              教學準備:

              詞卡 多媒體課件 《太陽出來喜洋洋》樂曲 云南風光之潑水節實況VCD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字 2、詞 3、指名背誦

              二、細讀2、3

              1、觀看潑水節實況錄像

              2、教學2

              (1)輕讀,要求:標一下共幾句?

              (2)(示句一)指名讀,體會“早早地”,再讀。

              (3)(示句二)女生讀,說說讀后的感覺。做動作齊讀(先同桌練)

              (4)(示句三)男生讀,指名做“灌”、“潑”的動作。指導讀。

              (5) 引讀句四,交流:讀了這一句,知道了什么?

              對照圖理解人們的歡樂之情,笑容滿面地讀句四,讀后質疑,引入句五,生自讀。

              (6)(示句五)范讀,指名給“怎么能不高興呢”換一種說法,體會書上句子所表達的強烈的感情。

              (7)引讀2。

              3、教學3

              (1)導入:潑水節的場面真是歡樂,大家想不想與傣族人民一起歡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傣族的`潑水節除了潑水以外,還有其它活動呢!自讀§3,用筆畫畫還有哪些活動?(交流)

              (2)暢談: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你最想干什么?

              (3)朗讀比賽:分四人小組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讀出潑水節的熱鬧和歡樂。

              (4)配樂齊讀3

              三、創設情境,總結課文。

              1、生演潑水節場面,師進行采訪:

              (1)我是蘇州電視臺的記者,請問這位老大爺,你們的水中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濕透了,你感到不高興嗎?

              (3)老媽媽,天都這么晚了,你怎么還不回家?還想參加什么節目?

              2、懷著歡樂的心情齊讀課文。

              四、練寫祝愿的話。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潑水節,你怎么向遠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賀呢?請把對傣族人民的祝愿寫在紙上。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部分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板書課題)教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2、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板書:潑水節)然后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么說是難忘的潑水節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自讀: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識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ba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wèi。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后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識字:“對號入座”。

              四、讀思: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伙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為什么?

              你從“一串串”“一條條”感受到了什么?

              4、指導朗讀: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五、練習:

              1、填量詞:

              一()花炮一()龍船一()花瓣一()象腳鼓

              2、照樣子寫詞語。

              一串串火紅火紅

              六、寫字:

              1、學生觀察臨摹,練習書寫。

              2、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3、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

              4、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思: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語句。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三、交流:

              A、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1、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B、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2、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C、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么?

              3、練習說話:“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四、朗讀:

              1、齊讀最后三個自然段,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2、指導讀:練習讀——范讀——分組讀——競賽讀——齊讀

              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五、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示范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六、實踐: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板書設計: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讀準“鋪、盛”2個多音字,會寫“災、難”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結合插圖想象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通過朗讀表達歡樂、幸福、難忘之情。

              3.借助“象腳鼓”等詞語描述過潑水節時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傣族人過潑水節的圖片,簡介傣族和潑水節。

              傣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中旬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

              2.1961年的潑水節對于傣族人民來說世代難忘,因為那次潑水節是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

              (二)初讀感知,語境識字

              1.大聲朗讀課文,標自然段,圈出生字,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確,長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3.語境識字。

              (1)出示帶有生字的短語,學生齊讀,學習生字。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傣族人民龍船駛過江面

              銀碗里盛滿清水笑容滿面敲起象腳鼓

              祝福周總理健康長壽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

              (2)潑、踩、駛、敲,結合偏旁,做動作理解。

              (3)族:我國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除了文中說的傣族,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出示詞語齊讀:民族、家族、傣族。

              (4)祝福:表示美好的祝愿,結合生活經驗識記。

              (5)學習“鋪、盛”2個多音字,讀準字音,讀好詞語。

              鋪:pū(鋪路)pù(店鋪)盛:chéng(盛水)shèng(盛開)

              4.再讀課文,爭取讀通順。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理解詞語,寫生字。

              一年一度:表示一年一次。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相當于漢族的春節,十分隆重。

              (2)寫生字。

              度:第一筆點起筆在豎中線,廣字頭撇要長,里面的“廿”寬扁,筆順是橫、豎、豎、橫,“又”寫得扁一些,最后撇捺下方是齊平的。

              潑:書寫時注意右邊是“發”,長撇沿豎中線撇向左下,“又”的橫撇與捺下方齊平。

              學生書寫,老師及時評價。

              老師過渡: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是最難忘的,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板書:1961年周總理)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樣迎接周總理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感悟。

              句子1: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趕”可以換成“走”嗎?一個“趕”字體會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動的心情。學生練習讀句子,讀出急切的心情。

              句子2: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傣族人民用火紅的鳳凰花鋪成“地毯”,這是用最熱情的方式歡迎敬愛的周總理。學生練習讀句子,讀出傣族人民的熱情。

              句子3: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思考:把“一條條、一串串”換成“一條、一串”,行嗎?

              “一條條、一串串”寫出龍船和花炮非常多,更能表現節日的隆重、熱鬧和喜慶。

              老師補充資料:周總理工作繁忙,就是這樣一位關心百姓,深受愛戴的好總理來到傣族人民身邊,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喜慶熱鬧的氣氛。

              3.學習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出示課文插圖,找出描寫周總理樣子的句子。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思考:周總理為什么要換上傣族的服裝?從“笑容滿面”感受到什么?

              周總理這樣是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傣族人,融入百姓中,他平易近人,與傣族人一起過節十分高興。

              (2)讀第4、5自然段,畫出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

              出示動詞:接過、敲著、端著、拿著、潑灑。

              出示詞語:象腳鼓、鳳凰花、銀碗、柏樹枝。

              借助上面的詞語,練習說一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3)男生和女生比賽讀第6自然段,比一比誰能讀出開心的場面。

              4.課文最后連用了4個感嘆號,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傣族人民是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難忘!(板書: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難忘!)帶著這種幸福,我們齊讀第7、8自然段!

              課堂總結: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美好的祝愿送給傣族人民,所以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四)整合閱讀《故事歡樂谷》中的《擺茶攤的蒲松齡》

              1.初讀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第4~9自然段:

              (1)畫出文中描寫蒲松齡樣子的句子,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這樣打扮的用意。

              句子:蒲松齡身穿一件補過的粗布短衫,灰色的長褲,褲管卷到膝蓋上。

              他這樣打扮是為了從形象上更接近于擺茶攤的老板,更容易和來往客人交流。

              (2)借助關鍵詞,練習講蒲松齡是怎樣通過擺茶攤收集民間故事的。

              出示詞語:老槐樹、席子、香茶、招呼、誠懇

              (3)指名分享,及時鼓勵。

              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在今后都能借助關鍵詞語把故事講好。

              三、板書設計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盛大的節日,感受潑水節的歡樂。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描寫潑水節的歡樂場面,體會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的歡樂心情。

              教學難點:

              1.感悟課文用詞的精當。

              2.融情于文,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孩子們,咱們的祖國山清水秀,地大物博,今天,老師再帶大家去一個迷人的地方,它就是西雙版納。(出示圖片)看,濃綠的椰樹、高高的佛塔、寧靜的村寨,還有那火紅火紅的鳳凰花,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美麗時節。這里居住著勤勞善良的傣族人民。瞧!他們正在過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板書課題:潑水節

              2.教學“潑”。讀準字音“pō”,誰來教教老師怎樣才能把“潑”字寫漂亮?(左窄右寬)怎么記這個字?(氵+發,還可以結合兒歌:水潑頭發 潑潑潑)

              3.視頻欣賞《歡樂的潑水節》,說說傣族人民過了一個怎樣的潑水節?(難忘、愉快、高興……)

              師:是呀,小朋友說得都不錯,課文就以“歡樂的潑水節”為題(補充板書課題,讀題) 你想親自體驗一下這歡樂的潑水節嗎?就請打開書,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讀。

              二、初讀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意 味 幸 福 潑水節 吉祥如意 不肯離去

              水 瓢 傣 族 鳳凰花 濕淋淋 西雙版納

              唱 歌 跳 舞 放煙花 提著桶 端著盆

              (1)自讀生字詞。

              (2)分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第一行:提醒學生注意 “幸”:讀后鼻音,不能跟“辛”混淆。

              第二行:“瓢”:piáo。結合字形了解字義。(出示水瓢圖片);“鳳凰”注意聲母的區別。“淋”:讀前鼻音。

              第三行:注意動詞的用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詞語?(寫字、跳繩、放牛、排球……)

              (3)帶讀,指讀,開火車讀。

              (4)齊讀詞語。

              3.把生字詞帶入句子中讀一讀。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詞的正確讀法和停頓。)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5.自由讀全文。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潑水節”前為什么加“歡樂的”的嗎?

              2.讀讀相關的句子。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1自然段。

              2.“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3.從第1自然段中,你還知道什么?(抓住“迎”體會人們高興的心情。)

              4.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第1自然段。

              五、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互、離”:自學課后筆順表并描紅。

              2.指導寫字。

              “幸”:第三筆橫要長,與“辛”要區別開,可以用兒歌記憶: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短辛苦,長幸福。“祥”的部首:礻字旁。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

              1.練讀課文;

              2.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聽寫詞語:

              幸福 吉祥 香水 潑水節 吉祥如意

              互相 意味 象征 賽龍舟 不肯離去

              師生糾錯訂正。

              2.回顧舊知:孩子們,你們知道潑水節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什么人過的嗎?

              過渡:潑水節這一天終于到了,傣族人民是怎樣歡度這個快樂的節日呢?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自然段。

              2.讀后討論:

              (1)人們為潑水節做了些什么準備?

              (2)清水里滴了香水,撒上了花瓣,一定有特別的含義。老師也想讀其中的兩句,請同學們仔細聽,做一個認真傾聽的小評委。

              師讀。(故意丟掉“早早”和“早已”兩個詞。)

              讀后交流:老師讀得好不好?為什么?“早早”和“早已”兩個詞能去掉嗎?

              師:是啊,這兩個詞把人們喜歡過潑水節,想過潑水節的迫切心情表達出來了,讀的時候應該加重語氣。自己讀一讀,試一試。

              生各自練讀。指名讀。

              3.出示課件(潑水節錄像)。歡樂的時刻終于到了,那底是什么樣的場面呢?人們的心情怎樣?請看:

              4.交流: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自由匯報,從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方面講。)

              5.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這歡樂的場面的?指名讀文中有關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提問:人們在潑水時用了哪些動作?(板書:互相追趕 灌 潑)

              指名表演:你舀一大瓢水,往同桌的衣領里灌一灌,來個慢動作哦!

              師:像這樣,水從上而下往衣領里直澆下去,這就是灌!

              指名表演:端起盆,高興地潑一潑!說一說潑和灌的區別。

              師:潑的距離要遠一些。說得好!演得好!

              (3)潑水節上,老人、小孩、青年拿著水瓢、端著臉盆,你灌我,我潑你,盡情地潑灑,個個身上濕淋淋的。人們的心情——高興,當時的氣氛——歡樂。

              6.討論:傣族人民為什么要舉辦潑水節?每個人身上都濕淋淋的,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1)原來潑水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啊!難怪大家盡情地潑,使勁得灌。“吉祥、如意、幸福”,多美好的詞語啊,咱們把它記下來吧。

              (2)你愿意把這吉祥如意的水灑給大家,并送上你的祝福嗎?

              (練習)我把清水送給.....,祝福他.....。

              (3) 同學們送出的就是吉祥如意的祝福,大家收到祝福高興嗎?再讀“怎么能不高興呢!”是啊,此時此刻,大街上彌漫著香氣,縈繞著祝福,這真是一個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用朗讀再現這歡樂的場面吧!(齊讀潑水場面的句子)

              (4)指導背誦。這么歡樂的場面,你想不想把它記在腦海里呢?試一試吧!

              三、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潑水活動結束了,但潑水節的歡樂還沒有結束,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潑水節還有哪些歡樂的.活動?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讀后回答

              3.小結:這真是歡樂的節日、幸福的時候。夜深了,人們還不肯離去。

              四、總結全文

              1.師:這樣一個歡樂的潑水節,令人流連忘返,你舍得離開么?下面讓我們伴著歡快的音樂,再次感受潑水節的歡樂吧!

              2.配樂齊讀課文。

              3.教師總結: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他們用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表達美好的祝福,歌唱幸福的生活。我們祖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節日。(出示課件)課后查找一下資料,他們都有什么歡樂的節日。

              五、布置作業

              1.查找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關資料。

              2.背誦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20.歡樂的潑水節

              互相追趕 灌 潑

              吉祥如意 幸福

              資料鏈接:歡樂潑水節

              傣族是個愛水、戀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潔凈,每年傣歷六月中旬是傣歷的新年,也叫“潑水節”,期間人們互相潑水祝福,主要活動有浴佛、龍舟比賽、燃放孔明燈、放焰火、高升、丟包、跳孔雀舞等等。潑水節的水代表著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潑得越多越預示著新年的好運。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教后反思: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7

              【課文說明】

              穿著傣族的節日盛裝,踩著鳳凰花瓣鋪成的地毯,敲打著歡快的象牙鼓,潑灑著充滿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樂的潑水節!1961年的這個潑水節,因為周總理的到來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難忘。這篇文章講的就是1961年敬愛的周總理來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讀的實踐,因此,閱讀教學要堅持以讀為本,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自主學習,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激發讀書興趣,點撥讀書方法,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識字寫字是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加強寫字,要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意思,使學生逐步學會自主識字。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么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借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 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⑶ 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

              ⑵ 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

              ⑶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 設疑:

              周總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⑵ 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說一說。

              ⑶ 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伙為什么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么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 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里,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多么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展升華

              1、課后查資料,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的: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二、教學重點:

              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

              三、教學難點:

              了解周總理與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四、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學生搜集查詢潑水節資料,了解周總理生平,事跡。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會認會讀本課生字。

              一、談話導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二、觀察插圖、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情景?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上的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并圈畫出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出生字。

              2、消滅“特務”。小組合作,借助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

              3、交流識字方法。(可用形聲字規律識字,也可編故事識記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檢查識字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讀長句,在語境中鞏固生字。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四、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再看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衣著,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2、課件出示語句段落,朗讀體會。

              (1)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衣著與表情的句子朗讀體會。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3)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五、寫字指導:(重點指導“鳳、凰”)

              “鳳凰”二字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后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里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后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里的感動。

              教學目的:

              1、學會“歷、度、敬、趕、駛、串、祝、貴、閉”9個字,會認“鳳、凰、族、瓣、毯、載、康、壽、盛、碗”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過潑水節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書寫正確、規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感悟,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生字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課前板書:《難忘的潑水節》)

              一、欣賞激趣,情境導入。

              1、(欣賞傣族風情圖片)師旁白:在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端著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歡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慣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水潑在身上越多表示對他人的祝福越真誠!)

              2、學生暢所欲言:“欣賞完這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課件出示第7 8自然段)情境導入:“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們一樣有著許多的話兒要說,讓我們一起回到1961年的潑水節,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請同學們一起讀!”

              4、示題質疑:“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難忘啊!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傣族人民如此難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難忘的潑水節》!”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①生齊讀第1、2自然段。

              “請同學們翻開書的第36頁,一起大聲朗讀課文的1、2自然段,讀完后用

              ②指名說:“讀了這兩段你知道了什么?”

              (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周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傣族人民格外高興)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①一大早,人們敲起象腳鼓,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

              A、找出寫傣家人高興的段落。“從哪里可以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第幾自然段?”

              B、標出有幾句話。“第3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的讀課文第3自然段并拿出鉛筆用小序號標出來。”

              C、找出傣家人高興的句子。“你覺得哪句話最能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興?為什么?”

              (興高采烈:說明人們很高興。四面八方:說明人們是從各個不同的地方。趕來:說明人們的心情很急切。)

              D、“誰能讀一讀?讀出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指名讀并隨機指導)

              ②學習句子: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A、指名說。“為什么覺得這句能看出人們格外高興?”“人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撒滿:說明花瓣很多。撒滿的鳳凰花瓣像鮮紅的地毯,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地上撒滿的鳳凰花瓣比做紅地毯。)

              B、個別讀一讀并隨機指導。

              “讀出花瓣的多和高興!”

              C、齊讀。“學著剛才這位同學的樣子一起來一遍。”

              ③學習句子: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們歡呼起來:“周總理來了!”

              A、指名說。

              (一條條、一串串說明龍船、花炮很多,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場面,是一個十分壯觀,特別喜慶的場面。歡呼說明人們很興奮、很激動。)

              B、個別讀并評價。“誰讀的好一些?”(一條條、一串串連起來讀。)

              C、指導讀:歡呼話語。(全班起立盡情的歡呼一次)

              ④齊讀第3自然段。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歡迎周恩來總理的到來!請同學們齊讀第3自然段。看誰的臉上最高興!誰的歡呼最動聽!”

              3、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①過渡語:“周總理來了,周總理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誰來介紹介紹我們的'周恩來總理?”

              ②請生介紹周總理。

              ③評價過渡:“周總理的穿著、神態都說的很好!那看看這幅圖,誰是周恩來總理呀!”

              ④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圖,你發現了什么?”

              (周總理脫下自己的衣服換上和傣族人民一樣的衣服,他把自己當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

              ⑤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周總理笑容滿面的來到傣家兒女的中間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你們齊讀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4、學習課文的第5自然段。

              A、學習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①過渡語: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潑水了!

              ②默讀第5自然段。“周總理是怎樣向人們潑水來表達他真誠的祝福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周總理潑水的句子。”

              ③學生交流。(指名說并出示句子。)

              ④找動詞。“那這里面哪些詞是描寫周總理潑水時的動作的?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兩句話用 標出來。”

              ⑤全班交流。

              ⑥體驗句子。“剛才大家讀了這兩句話,覺得此時周總理潑水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高興)

              ⑦讀句子更深入的體驗。“那我們和周總理一起分享此時的歡樂,齊讀這兩句話。”

              B、暢想周總理的祝福。

              “周總理不光用行動來祝福傣族人民,他還有許多祝福的話兒想要告訴我們呢!總理的滿腹話語誰能來傾訴?”

              “總理會對姑娘說……?”

              “總理會對小伙子說……”

              “總理會對老爺爺說……”

              “總理會對老奶奶說……”

              “總理會對爸爸媽媽說……”

              “總理會對叔叔阿姨說……”

              “總理會對我們說……”

              C、想象姑娘、小伙的感受。

              ①找句子:“有什么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呢?文中有一句話描寫受到總理祝福的人們的感受,找到了嗎?”

              ②齊讀句子。

              ③體會句子:“為什么姑娘、小伙會流下熱淚?”(感到幸福)

              “他們為什么會感到這么的幸福?”

              5、學習第6、7、8自然段。

              ①過渡語:“這真是一個幸福、難忘的潑水節啊!祝福的水、快樂的水,它祝愿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平安,快樂幸福!”

              ②齊讀最后三個自然段。“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幸福,帶著我們的歡樂和傣族人民一起記住這個難忘的潑水節,1961年的潑水節!”

              三、總結全文釋疑解難。

              ①解疑:“學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那么令人難忘嗎?”

              ②“我們的總理關心人民,我們的人民愛戴總理。他們的心與心永遠緊密相連著。”

              (板書:心連心)

              ③“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確實是一個永生難忘的節日!”(板書:難忘)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1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借助插圖理解文章內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視頻導入。

              1.播放傣族潑水節的視頻。

              2.介紹潑水節,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詞。

              2.指導生字和生詞。

              3.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開火車的形式。

              (2)識字比賽。

              三、把握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相互正音。

              3.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詞,自由認讀。

              2.同桌互讀、指名讀,正音。

              3.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重點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提問:1961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2.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要求畫出有關句子。指名讀,交流感悟。

              3.出示插圖,同桌合作讀第4、5自然段,說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4.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6~8自然段。

              三、回顧課文,升華情感。

              1.再看插圖,說說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

              2.請同學說說對最后兩段的理解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 設計(通用16篇)06-02

            2017年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10-24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01-11

            小學生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01-20

            2017年教師資格面試《歡樂頌》教學設計解析09-05

            《風箏》教學設計10-20

            觀潮教學設計08-25

            《觀潮》教學設計05-29

            《狼》教學設計10-12

            鄉愁教學設計07-30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