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舟過安仁》教案及反思

            時間:2024-07-07 04:33:24 小學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舟過安仁》教案及反思

              《舟過安仁》這首詩語言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舟過安仁》教案及反思,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舟過安仁》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借助圖畫及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圖畫中兩個小孩的聰慧、頑皮,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把古詩編成故事。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板書:小練筆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牧童》,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顧。(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過度:童年捕蟬的經歷是那樣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師對另一首描寫兒童生活詩的回憶。(教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偉大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有關兒童生活的詩作。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童心不泯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生活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陸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做了一首詩,是什么情景呢?我們一起看圖畫。

              二、學習古詩

              1、看圖,說圖意。

              打開書,看到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生自由匯報,教師梳理學生一兩個關鍵問題,留在理解詩意時解決)

              2、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出示《舟過安仁》,要求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2個)——男、女讀——齊讀(重點指導“篙”、“棹”的讀音及“遮”的寫法)

              3、學習古詩: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借助注釋或工具書。2、借助插圖。3、發揮想象)

              (1)自學,教師巡視。

              (2)匯報交流。

              a、理解詩題、詞語、詩句。

              “舟”、“安仁”指什么、(誰的舟?)“一葉”、“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學生據詩句說——兩個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船漿,卻坐在船的中央撐起了一把傘。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學生說不全不強求)

              b、演古詩,再現情境。

              過度:當時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時,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來到一千多年前的那葉小船上,你們同桌倆就是詩里的兩個孩童,老師就是當年的楊萬里,現在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境。要求:有對話、動作。

              ·角色轉換:學生用表演來再現詩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這首詩的那兩個男孩,教師巡視。

              (2)選擇表演到位的一對同桌到全班表演。

              ·師生配合表演。

              老師:我是詩人楊萬里。(指上臺表演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兩個可愛的頑童,(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學生用動作配合表演):一人撐竹篙,一人劃船,忽然他們把竹篙和船槳都收起來了,接著撐起一把傘。

              老師:(做出百思不解之狀,自言自語)我左思右想,總也想不明白。哎,兩位小朋友,你們怎么大晴天撐著一把雨傘啊!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啊!好兩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學生評價表演的孩童:可愛、聰明)

              過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詩人楊萬里知道了原因后,為小孩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帶著對小孩的喜愛和聰慧的贊賞又一次走進詩里,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情感朗讀:讀出詩人對這種童年生活的向往。(齊讀)

              過度:詩有詩的境界,詩有詩的情感,如果我們帶上節奏讀,那么會更有詩的味道。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自己讀,一邊給詩畫上節奏再讀。

              (生自由練習讀,畫出節奏。指名讀,抽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節奏)

              4、背誦: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里吧!(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三、改編故事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鏡頭,如果我們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就會成為一幅流動的畫,畫里會有聲音,也會有色彩,請同學們把這幅畫畫下來,不過不是用畫筆,而是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看誰的故事寫得更生動。

              要求:1、寫上小孩的動作、語言,能恰當地用上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就更好了。如:笑嘻嘻、著急、目不轉睛等。

              2、字數100字左右,限時5分鐘。

              小小漁船江邊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楊萬里是一位善長寫田園詩的南宋詩人,今天老師還帶了他的另外一首詩給你們,供大家欣賞朗讀。(學生小聲朗讀——齊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鉦( )磐( )

              【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錚】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

              【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兒童將金盆里凍的冰鑿下來,用帶彩的絲線穿起當鉦(古代樂器名)。敲得響聲穿過樹林,忽一聲響把它敲碎了。

              下課!

            【《舟過安仁》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核舟記原文及翻譯01-04

            刻舟記原文及翻譯08-23

            大班安全教案過馬路左右看01-11

            《核舟記》原文及對照翻譯11-18

            大班安全教案過馬路要看看燈01-11

            屈原離騷教案及反思08-17

            山中訪友教案反思12-31

            山中訪友教案及反思12-31

            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09-07

            藤野先生教案及反思10-06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