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

            時間:2025-01-16 15:20:08 林惜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

              現如今,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考試真題了,考試真題可以幫助參考者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你所見過的考試真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 1

              一、單選題

              1.“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這體現了(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無用論

              D.內發論

              【答案】:B

              【解析】:

              題干的描述出自華生,他是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2.我國現行的學制類型是( )

              A.單軌制

              B.雙軌制

              C.復合型學制

              D.分支型學制

              【答案】:D

              【解析】:

              我國現行學制是從單軌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3.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是( )

              A.講授法

              B.討論法

              C.發現法

              D.讀書指導

              【答案】:B

              【解析】:

              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討論法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

              4.提出“產婆術”的教育家是(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昆體良

              【答案】:A

              【解析】:

              蘇格拉底問答法亦稱“產婆術”。

              5.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 )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課外活動

              【答案】:B

              【解析】: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直接的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6.在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這一做法體現的

              A.導向性原則

              B.因材試教原則

              C.疏導原則

              D.知行統一原則

              【答案】:A

              【解析】:

              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導向性原則的貫徹要求。

              7.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規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制度

              【答案】:C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出發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

              8.“教學與發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赫爾巴特

              B.贊科夫

              C.巴班斯基

              D.布魯納

              【答案】:B

              9.德育目標確立的主要依據不包括( )

              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其心理特征

              B.借鑒國外發達國家

              C.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

              D.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

              【答案】:B

              【解析】:

              德育目標的確立主要依據四個方面:(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其心理特征;(2)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4)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

              10.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D.受教育者與教育內容之間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規范)與受教育者現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它的實質是社會矛盾在德育過程中的反映。

              11.( )在中學階段居于主導地位。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隨意注意

              D.隨意后注意

              【答案】:B

              【解析】:

              在注意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小學階段是有意注意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有意注意最終取代無意注意的主導地位是在初中階段。

              12.短時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是( )

              A.圖像編碼

              B.聽覺編碼

              C.語義編碼

              D.情境編碼

              【答案】:B

              【解析】:

              聽覺編碼是短時記憶主要的編碼形式;語義編碼是長時記憶主要的編碼形式。

              二、填空題

              1.思維越靈活,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設。

              【答案】:

              (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2)能否有效提出假設,受到個體思維的靈活性與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思維越靈活、知識經驗越豐富,提出的假設就越多。

              2.簡述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答案】: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案】: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2)堅持全面發展;(3)培養獨立個性;(4)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

              4.簡述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的關系。

              【答案】:

              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心理學研究的兩大方面。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1)個性是在心理過程中形成的,如果沒有對主觀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沒有情感的體驗,沒有積極地與困難做斗爭的意志活動,心理的個性差異就無從形成和表現。(2)已經形成的個性心理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又制約著心理過程的進行。

              5.簡述運用記憶規律促進有效學習的方法。

              【答案】: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6)有效運用記憶術;(7)適當過度學習;(8)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 2

              1.記錄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學家孔子關于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論的著作是()

              A.論語

              B.學記

              C.大學

              D.中庸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論語》。《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收錄的,集中反映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的是《論語》。

              2.在教育多樣化發展階段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創立的是()

              A.實驗教育學

              B.批判教育學

              C.文化教育學

              D.實用主義教育學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實用主義教育學代表人物,提出新三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3.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或同一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時期,其目的,內容方法,手段等都會相應的發生變化.這表明教育具有()

              A.獨立性

              B.歷史性

              C.階段性

              D.永恒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社會屬性。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體現的是教育的歷史性。

              4.人們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十個月會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制約()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個人能動性

              【答案】A

              【解析】遺傳。

              5.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著力是以相應的教育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反映了教育應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哪一特征()

              A.順序性

              B.穩定性

              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C

              【解析】不均衡性

              6.教育制度雖然反映著人們的主觀愿望和價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隨心所欲的,每種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現實基礎和發展規律。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觀性 B規范性

              C歷史性 D強制性

              【答案】A

              【解析】客觀性

              7.“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的官能得到發展,至于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這種觀點屬于()

              A實質教育論

              B形式教育論

              C傳統教育論

              D現代教育論

              【答案】B

              【解析】形式教育

              8.某中學地處雜技之鄉,在專家指導下開設了初級雜技課程,這種課程屬于()

              A.國家課程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D.潛在課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校本課程。由學校開發的課程就是校本課程。

              9.趙老師在新學期開始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測驗,弄清了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情況,據此對已有的學期教學設計進行了調整,趙老師的這種摸底測驗屬于()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前評價或前置評價.一般是在某項活動開始之前,為使計劃更有效地實施而進行的評價。通過診斷性評價,可以了解學習的準備情況,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由此決定對學生的適當對待。

              10.在現代教學理論中,教學方法指的是()

              A教師為完成教用的工作方法

              B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法

              C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總和

              D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總和

              【答案】D

              【解析】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總和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實際鍛煉法

              B.個人修養法

              C.榜樣示范法

              D.品德評價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榜樣示范法。題干的意思是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12.根據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沖突和矛盾主要出現在哪個年齡階段?( )

              A.3-6歲

              B. 7-12歲

              C. 13-18歲

              D.19-25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青春期的學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和角色混亂。故正確答案為C。

              13.根據奧波皮特人格理論,中國人所具有的勤勞善良樸實等特征屬于

              A.共同特質

              B.首要特質

              C.中心特質

              D.次要特質

              【答案】A

              【解析】共同特質

              14.吳北即將高中畢業,他既想讀國外的大學,又想讀國內高校,遲遲不能做出選擇,他的這種動機沖突屬于()。

              A.雙避型

              B.趨避型

              C.雙趨型

              D.多重趨避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意志沖突,既想又想就是雙趨沖突。故正確答案為C。

              15.張老師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帶有“口”的字。李強不僅寫出了與口的活動有關的字,如“吃、喊、吐、叫”,還寫出其他類別的字,如“邑、困、照、贏”等。這主要反映的是李強的哪一種思維能力?()

              A發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抽象思維

              D動作思維

              【答案】A

              【解析】發散思維

              16.王琳不知不覺就會唱許多流行歌曲。她的這種學習屬于()

              A發現學習

              B替代學習

              C內隱

              D外顯學習

              【答案】C

              【解析】內隱學習

              17.張明近期變得不敢出門、不敢見人,尤其是一見到老師和同學就冒冷汗、手腳冰涼,甚至有些呼吸困難。他的這些表現屬于哪種心理問題()

              A抑郁.

              B癔癥

              C焦慮

              D社交恐懼

              【答案】D

              【解析】社交恐懼

              18.王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非常自信,認為自己能夠取得突出的教學成果。這主要反映了王老師的哪種職業心理素質()

              A自主感

              B角色期待感

              C教學效能感

              D教學責任感

              【答案】C

              【解析】教學效能感

              19.鑒于何雷這學期各方面有明顯進步,學校撤銷了對他原有的警告處分。學校采用的行為矯正方法屬于(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答案】B

              【解析】負強化

              20.孫琳認為自己應該愛護集體、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尊師愛幼。這反映了品德心理結構的哪一方面?()”

              A道德情感

              B道德認識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答案】B

              【解析】道德認識

              21.王老師講課時發現有些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提問∶我剛才講的問題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以有起全班同學的注意。王老師采用的這種課堂管理方法()

              A個人問責

              B團體警覺

              C轉換管理

              D全體責任

              【答案】B

              【解析】團體警覺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及答案12-06

            2016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答案07-09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復習考題及答案06-26

            2016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05-15

            2017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仿真題及答案09-22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模擬試題及答案10-30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復習備考習題及答案08-18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仿真題答案10-10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答案06-15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