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古代女子妙對

            時間:2022-07-28 00:17:41 對聯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代女子妙對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運用對偶的手法來表現人們思想感情和社會生活中豐富的內容,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歷來為人民大眾所喜愛。同時,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形式,它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階級特征。剝削階級往往把對聯作為他們歌功頌德炫耀富貴的手段,內容陳腐者居多。勞動人民和進步的知識分子,則常用對聯作為武器來抨擊剝削者和封建制度,或是抒發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感情,我國古代勞動婦女也在對聯園地里展示了她們不遜須眉的藝術才華。下文,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女子妙對,歡迎借鑒參考。

            古代女子妙對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一副妙聯:

              露花倒影柳三變

              桂子飄香張九成

              這副對聯有用人名對人名之妙,柳三變即柳永,是宋代著名詞人,張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時人;還有在人名中以數字對數字之妙,以“三”對“九”;除此以外,這一副對聯上聯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詞句,而下聯中的“桂子飄香”是張九成的文句;再者,“成”和“變”也可對,兩者皆為我國古代樂理名詞,可知此聯對仗是十分工整的。

              明朝時,有個書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終于考中了秀才,他自詡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總喜歡在旁人面前賣弄自己,但這恰恰引起了鄰居的反感。

              有一天,這個秀才見一漁姑手提籃子上街賣魚,便纏住漁姑之乎者也的胡扯一通。漁姑素知秀才的為人,就說:“秀才先生,聽說你滿腹經綸,我給你出個上聯,你對對看,如何?”說罷,望了一眼籃子里的魚,便說出了上聯:

              鰍短蟮長鰱闊口

              秀才聽了,冥思苦想了老半天,急得抓耳撓腮,面紅耳赤,卻一直沒有對出下聯。漁姑諷刺說:“看你成天搖頭晃腦地吟詩作賦,我還以為你有多少學問呢,鬧了半天,原來是個草包。沒有時間和你羅嗦,我要上街賣魚了。”秀才臊得滿臉通紅,連忙作揖賠禮道歉,陪者笑說:有眼不識泰山,愿聽大姐指教。

              漁姑指著籃子說:“這下聯也很簡單,我籃子里就有”。說著對出了下聯:

              龜圓鱉扁蟹無頭

              秀才聽了,甘拜下風,連連向漁姑賠禮道歉,從那以后再也不敢賣弄自己了。

              清朝光緒年間,廣州有一個候補小官,家庭貧困久病未愈,終于溘然離世。他的妻子痛哭流涕,寫了這樣一副挽聯:

              撒手又何悲,數十年貧病交加,縱我留君生亦苦

              賤軀何足惜,八千里翁姑未殯,因君累我死猶難

              這副對聯傳情哀惋,上聯寫出了丈夫生時境遇之艱難,今雖離世而去猶勝于生,著“何悲”二字實則是悲至極點;下聯是說自己的卑賤軀體本不足惜,但“因君累我”要服侍公婆不能相隨而去,更是寫出了自己在丈夫去世之后所承擔的巨大的家庭壓力,著一“累”字,看似抒發哀怨與不平,其實是表明自己一定會盡力擔負起家庭重擔。據說這副在靈堂前懸掛后,兩廣總督張之洞一見即為之動容,對這位候補小官遺孀的才華深表贊嘆,又對其遭遇表示同情,便下令賞賜白銀一千兩,解決了她的困難。

              清朝有個宰相張英,平時喜歡對聯,很有一些文才。有一次,他到民間微服私訪,碰上那里的農民用稻草捆秧,一位農民要張英對對子,其上聯是:

              稻草捆秧父抱子

              這上聯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寫了眼前實景,下半句以“父抱子”來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頗為生動傳神。

              張英在田頭想了好久也沒有對出下聯,回家后他和夫人談起此事,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他的話正好被一個侍女聽見了,張英問她笑什么,她笑道:這有什么難對的,下聯就是:

              竹籃裝筍母懷兒

              這下聯對得工整巧妙,和上聯一樣暗含幾層比喻,而且和上聯意境相合,堪稱絕對。張英連連點頭稱贊。原來這侍女雖是貧苦人家出身,幼時也讀過一些詩書,災荒之年被賣做女婢,她小時侯常在家鄉提竹籃挖筍,所以能出口成章。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舊時的讀書人,一入學就學對課,從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后學詩詞歌賦,所以撰寫起對聯來往往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在重男輕女的舊社會里,封建觀念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相比之下,女子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要比男子少得多,然而,無數有名的或是無名的女子依舊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通過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當然包括對聯),來記其事言其志抒其情發其論。從古到今流傳的有關對聯的無數故事,凡是提到女子出對或對對的,似乎都有一種褒揚女性而或多或少的揶揄乃至諷刺男性的傾向,這里面也可能有社會同情女性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可能還是對女性的肯定與贊美。

            【古代女子妙對】相關文章:

            古代女子勵志名言07-03

            古代女子下圍棋06-17

            形容古代女子美貌的句子04-07

            描寫古代女子房間的句子帶傷感12-27

            從唐代詩歌看古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原因06-05

            女性求職巧妙對應敏感話題11-04

            經典女子勵志語錄06-01

            女子形體訓練06-08

            圣心女子學校05-12

            關于女子的經典句子03-09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