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0后農村孩子自主創業成功例子
一個人要干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占95%的因素。下面分享一篇90后自主創業成功例子。
90后農村孩子自主創業成功例子
雷浪聲出生在廣東韶光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由于家境一般,父母從小就對他嚴格要求,希望他能夠努力學習,將來跳出農門,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天意弄人。一向成功優異的雷浪聲卻在高考中折戟。2009年,雷浪聲以10分之差與本科大學擦肩而過。落榜的那個夏天,雷浪聲心情低到低谷。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情仿佛隨著這場考試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從此,他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門,因為,他害怕世界的嘲笑。
有一天晚上,雷浪聲起來上廁所,途徑父母的房間時,聽到房內一陣隱隱的啜泣聲。原來,是母親在委屈的哭泣。
父親輕輕地安慰道:“你別把那些女人的話放心里去,他們都是一群大嘴巴。”
母親哽咽地答道:“我不在意別人辱罵我,但是她們不能侮辱浪聲,不管怎樣,他都是我最驕傲的兒子。”
聽到這里,雷浪聲知道發生了什么。也在那一刻,他的眼淚默默地流了下來。他暗自告訴自己,為了愛自己的母親,為了那些鋪天蓋地的嘲笑,他需要站起來,他需要重新證明自己的能力。
為了不給家里增添負擔,雷浪聲沒有選擇復讀,而是選擇了去一所專科學校就讀。他相信,英雄不問出處。2009年9月,他入讀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熱門的游戲專業。
在大學期間,雷浪聲對手機軟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臨摹手機桌面,上網游覽最新的技術動態。有人嘲笑他:“你每天關注那破手機信息,這樣就能有好前途?”對于別人的不理解,雷浪聲一笑而過。
大二時,他決心與人合作做UI設計。然而,這個想法一說出來,班上的很多同學都撲哧笑出聲來,說:“你真的不愧是姓雷,連說話都是這么雷人。連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至今都沒有這個能力,就憑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專科生也能搞成這么大的事,我的名字以后就倒著寫。”
雷浪聲微微一笑,這么多年來,他所遭遇的嘲笑不絕于耳,如今,他早已懂得放下。他決心堅定自己的信念,踏著別人的嘲知,勇往直前。
2011年暑假,雷浪聲與幾個在網上結識的80后朋友來到深圳,租了一間終日不見陽光的小民房,組成一個6人團隊,開始了手機軟件開發之旅。那段時間,由于資金的限制,他們過的十分艱苦。每天,他們只能訂一餐外賣,其他的時候,餓了只能以泡面充饑;住宿環境也十分惡劣,6個人加上所有的機器設備,活動范圍不足500米,有時候連續加班30多小時,累得連眼睛都睜不開。
然而,就是憑借這樣堅毅的精神,暑假還未過完,團隊的第一款產品“刷機精靈”第一版本正式上線測試。當天晚上,6個人在小黑屋附近的燒烤檔喝個大醉,壓抑的心情釋放成淚水。
不久,雷浪聲的“刷機精靈”開始被外界關注,所在團隊也幸運地得到百萬級的天使投資基金。2011年8月中旬,雷浪聲以團隊名義注冊成立“深圳瓶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底,雷浪聲的團隊接受了1800萬元投資入股。2012年,百度、盛大、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開始插足刷機行業,其他的大小競爭對手陸續涌現出來,面對巨大行業競爭壓力,團隊加速產品更新迭代,持續保持在行業領先位置,贏得國內互聯網巨頭的青睞和關注。
2012年8月,也就是雷浪聲畢業就沒到一個月,騰訊CEO馬化騰親自出馬,以6000萬元人民幣全資收購雷浪聲的公司。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事后,雷浪聲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父母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再也不用遭別人嘲笑了。”
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雷浪聲并沒有給自己買房買車,而是在韶關始興縣城買了一套當地最好的房子給父母。他說:“我還年輕,最需要的是沉下心來,車、房那些東西容易使人浮躁。”直到現在,他在深圳還是無房無車一族。
從一個青澀寒門學子搖身變成“90后”千萬富翁,這條創業路走到今日,雷浪聲感觸良多。他說:“成功有時候就藏在一些嘲笑里。它能激發你的成功欲望,讓你勇敢挑戰困難,變得能夠獨當一面。面對嘲笑,擔當壓力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不浮躁不虛偽,善于總結失敗經驗并用心去沉淀,就能讓你離成功更近。”
周振元:深山電商拓荒者
周振元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李家河鎮板栗園村的農村家庭,這里地處鄂西南武陵深山,交通閉塞,經濟落后。2014 年,大學畢業的他入職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憑借出色的能力負責網絡營銷,年收入高達 30 多萬元,在城市站穩了腳跟。但每次想起家鄉父輩們辛苦勞作卻收入微薄,他心里便不是滋味。周振元敏銳察覺到大城市消費者對優質山貨的旺盛需求,而家鄉的環境正適合種植各類特色農產品,只要搭建好銷售渠道,那些原本 “冷門” 的山貨將不愁銷路。
2017 年,他毅然決然辭職回鄉創業。起初,身邊質疑聲不斷,“好不容易供出一個大學生,怎么又回農村了呢?” 可他不為所動,開起了網店,主營陽荷、百合、芋頭等當地特色山貨。憑借在互聯網公司積累的營銷經驗,當年銷售額就達到 400 萬元。但很快,他便遇到了難題,山貨數量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種類和品質也不穩定。于是,周振元決定聯合農戶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
然而,村民們對他的想法并不看好,認為過于理想化。村民楊玉業回憶說,“這些東西三五斤是好賣,讓我種一整塊地,我不愿搞。” 即便如此,周振元沒有放棄,自己承包了幾十畝地帶頭種植百合、陽荷等山貨。但由于缺乏經驗,種植存活率和產量都遠低于預期。不過,他把這次失敗當作積累經驗的過程,四處求學,苦心鉆研種植技術。不到兩年時間,村民們看到周振元的堅持和成效,紛紛跟著他一起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山貨銷量也成倍增長。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物流又成了新的阻礙。最開始,每天寄包裹要湊滿整車送到縣鄉的物流點,來回需要三四個小時,成本高、速度慢,客戶差評多。好在后來當地建成農貨出山 “惠民郵路”,郵車每天早上 7 點左右開進他家院子攬收郵件,直發縣郵件處理中心,免除鄉鎮分揀及寄遞管理環節,國內主要城市可實現次日達或 3 日達,打通了農產品上行 “最初一公里”。
周振元還不斷擴大山貨銷售品類,玉竹、黃精等多種中藥材進入他的視野,村周邊的基地被滿滿的藥材覆蓋。他和團隊前往外地考察,在湖北宜昌、貴州安順、河南南陽等地搭建供應鏈網絡,使產品供應更穩定。如今,周振元在李家河鎮及周邊地區種植基地面積超過了 1500 畝,去年年銷售額超 1500 萬元。他不僅自己創業成功,還帶動附近村民發展電商,僅板栗園村就有大大小小 60 家網店,售賣品類從農副產品延伸到了手工藝品、服飾、棉鞋等。曾經貧窮落后的山區,在他的帶動下逐漸發展成一座蓬勃的電商小鎮。
易敏:鄉村超市的升級之路
90 后的易敏出生于竹溪縣水坪鎮黃龍村,這里群山環繞,小溪潺潺,見證了她的成長。因家境清貧,高中畢業后,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她選擇外出務工。在繁華都市里,她干過洗碗工、當過保姆、做過服務員,嘗盡了生活的艱辛,也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在漂泊的日子里,易敏越發思念家鄉和父母,最終,她決定返鄉創業。
考慮到村里沒有一家像樣的超市,村民采購十分不便,易敏便萌生了在村里開超市的想法,這樣既能方便鄉親們的日常生活,若經營得當還能有不錯的收益,同時也能陪伴父母,可謂一舉多得。然而,啟動資金成了她創業路上的 “攔路虎”。但易敏沒有輕易放棄,四處借錢,父母也毫不猶豫地將所有積蓄拿出來支持她。就這樣東拼西湊,她終于籌集到了第一筆店鋪啟動資金。
超市開業后,因請不起工人,易敏既當老板又做營業員,有時還要充當運輸員為超市運輸物資。她把商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店內打掃得干干凈凈,始終笑臉迎接每一位客人。她的積極樂觀也感染著每一位顧客。
竹溪縣盛產優質茶葉,易敏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決定在便利店引入茶葉銷售。但作為一家剛剛起步的小型便利店,缺乏品牌影響力,與縣城里的大型超市相比,客流量稀少,經營面臨巨大壓力。面對困境,易敏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在學習經營知識,還四處走訪人氣火爆的超市,學習經營之道。慢慢地,小超市的生意有了起色。
后來,易敏結識了自己的愛人,夫妻二人決定將小店升級成中大型商業超市。但打造新品牌新形象讓易敏陷入了困境。竹溪縣煙草專賣局 (營銷部) 了解情況后,決定幫助易敏。為她的便利店引入了 “知音同行” 品牌,將便利店改造為 “知音便民” 合作終端。改造后的超市,通過卷煙展示柜陳列卷煙,塑造了良好的店面形象,還引入視覺營銷理念,吸引消費者目光、提高消費體驗。“知音同行” 品牌不僅帶來了一定流量,還為易敏提供了成熟的經營模式借鑒。此外,縣局 (營銷部) 為超市引入商品管理系統 —— 云 POS 系統,使其成為擁有 “三全” 終端與優質現代終端的現代超市,實現了全商品掃碼、全店鋪管理和全方式支付,可根據銷售數據靈活調整經營品類和結構,進一步提高了銷售額和周轉率。
同時,縣局 (營銷部) 以強化終端 “6+N” 為切入點,為超市增加了快遞驛站、話費充值等便民服務功能,超市搖身一變成為黃龍村最大的便民服務站和農網 “6+N” 綜合便民服務體。超市經營越來越好,客流量穩步提升。2023 年,縣局 (營銷部) 為店鋪引入郵政快遞驛站業務,店鋪變身為多功能小店。易敏抓住機遇,在其它鄉鎮開了多家綜合便民服務體分店,還在縣城拓展分店,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
肖蘇乾:從福利院走出的牛油果致富帶頭人
1994 年,肖蘇乾出生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上允鎮的一個不幸家庭,不到 1 歲時父親離世,5 歲時母親離家再無音訊,此后他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迫于生活壓力,他被送到瀾滄縣兒童福利院生活了 15 年。但肖蘇乾并未向命運低頭,他聰明好學,憑借自身努力考入昆明的一所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專業。
2014 年,還在大學的肖蘇乾在客棧兼職時,發現牛油果香皂備受游客歡迎。他想到老家的氣候適合種植牛油果,認為這是一個商機,于是買來牛油果種植等相關書籍開始學習。2017 年 6 月大學畢業后,肖蘇乾回到瀾滄擔任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次年,懷揣著創業夢想,僅手握 300 元錢的他,向親朋好友籌措資金,決定開啟牛油果創業之路。
瀾滄的鄰縣孟連是中國牛油果種植第一大縣,肖蘇乾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每到周末就乘坐客車前往孟連,學習育苗、種植、嫁接等技術。學了一段時間后,他買了 300 多株實生苗嘗試種植嫁接。創業之路充滿坎坷,2018 年,他教親戚育苗 4000 株,卻因經驗不足,全部感染發霉,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氣餒,繼續鉆研,成功育出 8000 株小苗,可又因交通不便、宣傳不夠等原因,用了 2 年才銷售完。不過,肖蘇乾不斷總結經驗,在創業的第四年,成功育出 2.3 萬株高品質的小苗并快速售完。
如今,肖蘇乾擁有 50 畝果園,其中 15 畝已投產,還帶動了多名村民就業。更讓他自豪的是,他賣到孟連、西盟、保山等地的種苗,果農反饋品質高,種植 3 年就能實現掛果。在肖蘇乾的帶動下,上允鎮已有 20 余戶農戶開始種植牛油果,最多一戶已達 1200 多株并投產獲益。他還經常對種植戶進行免費培訓,希望大家都能實現增收。逢年過節,肖蘇乾會帶著水果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他說:“我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現在我也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回報社會。”
【90后農村孩子自主創業成功例子】相關文章:
90后自主創業成功例子10-18
90后自主創業成功的例子08-12
90后自主創業養豬的成功例子08-04
90后自主創業創新成功例子08-10
90后賣壽司的自主創業成功例子08-04
90后自主創業辦公司成功例子09-16
90后自主創業養殖泥鰍成功例子08-01
90后自主創業賣茶葉的成功例子08-16
90后夫妻辭職自主創業成功例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