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0-11-20 19:28:03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

              隴:在今甘肅東部,陜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現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么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并不是那么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的木夾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于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后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里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后,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3篇08-30

            與狐謀皮的成語故事06-09

            聞雷失箸的成語故事06-09

            奇貨可居的成語故事06-08

            尸居余氣的成語故事06-08

            樂此不疲的成語故事05-29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