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主觀量問題初探 ──兼談副詞“就”、“才”、“都”

            時間:2024-09-08 06:03:31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主觀量問題初探 ──兼談副詞“就”、“才”、“都”


            1.1“主觀量”是含有主觀評價意義的量,與“客觀量”相對立。例如,對于“干了幾天了?”這一提問
            ,可以有以下三種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達的是客觀量,不含有說話人對于“三天”這個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意義。(1b)和(1c)表達的是主
            觀量:(1b)表示說話人認為“三天”這個量相當大(主觀大量),(1c)表示說話人認為“三天”這個量相當小
            (主觀小量)。主觀量中也包含有對量的客觀敘述,所以主觀量與客觀量的區別僅在于是否同時含有對量的大
            小的主觀評價意義。例如,對于(1a),只能從客觀量上去反駁: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對于(1b)和(1c),不僅可以從客觀量上去反駁,還可以從主觀量上去反駁: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總之,上述幾種量的對立關系如下所示:
            ┌客觀量(不含主觀評價)
            └主觀量(含主觀評價)┌主觀大量(評價為大)
            └主觀小量(評價為小)
            1.2.對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例如: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作為客觀量,一百斤小于兩百斤。但在(3)里,“一百斤”是主觀大量,“兩百斤”是主觀小量。對量的
            大小的主觀評價,涉及說話人,受話人、當事人(如(3)里的“他”)、事件以及語境等諸多困素。比方說,(
            3a)是為了證明當事人不是一個文弱書生,(3b)是為了證明當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觀量表達的是說話人對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但是,已經表達出來的量是不是主觀量,是主觀大量
            還是主觀小量,就不再取決于說話人自已的判斷了,而應能從言語的形式特征上尋找到客觀依據。例如,(1a)
            的說話人也許在自已心里對“三天”這個量的大小有一主觀評價,但他出于某種考慮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緒,
            而寧愿作冷靜的、客觀的敘述。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能說(1a)是客觀量。另一方面,(1c)的說話人也許是用反
            語來表示不滿,他內心認為干的時間太長。但從形式上判斷,(1c)只能是主觀小量。類似地,(3a)的說話人內
            心可以認為“一百斤”是個小的量,他說出(3a)的用意是諷刺那位自吹為大力士的“他”;但從形式上判斷,
            (3a)只能是主觀大量。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盡可以進一步討論人物分析和反語之類的修辭問題。
            1.4.以上我們只從意義方面對主觀量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說明,意義離不開形式,如果不講形式,那么對
            意義的說明也是相當粗糙的。例如,比較下列每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學生了。
            (1c)才三天。
            (5)才開始呢。
            (4)和(5)都不含數量詞。盡管如此,我們仍能體會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觀念。比方說,“大學生”是關于知
            識水平和教養程度的量,說話人認為這個量相當大;“開始”是關于事件發展階段的量,說話人認為這個量相
            當小。對這一類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也可以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例如:
            (6)才大學生呢。
            (7)都開始了。(1)
            (6)里的“大學生”被評價為一個小的量,可以設想,說話人言外之意是希望當事人(比如是說話人自已
            )將來要讀博士學位。(7)里的“開始”被評價為一個大的量,說話人顯然認為某事(特定的)到達開始階段
            時,其發展狀況已相當可觀。
            那么,(4─7)所表達的是不是主觀量呢?此時我們有兩種選擇:第一,擴大“量”,的概念,認為非數量
            詞也可表示這種廣義的“量”,第二,只認為含(或僅含,以下同)數量詞的體詞性短語可以表示“量”,這
            種“量”的概念是狹義的。選擇前者,我們可以對某些詞語(如副詞“都”、“才”)的語義、語法作用做出
            較為概括的描寫,但對“量”的定義比較困難,不夠直觀。選擇后者,則利弊相反。考慮到本文是探討性質的
            ,我們寧愿犧牲一些概括性而換取一些直觀性和明確性,因而規定主觀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數量詞的體詞性短
            語。

            2.1客觀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數量詞的體詞性短語。不同的是,表達主觀量的體詞性短語其內部或外部還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話里,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詞和語氣助詞三種。
            2.2主觀量的前邊或其本身還有句重音,這是主觀量的最顯著、最重要的形式標志。按照口語里的實際讀
            法,前面舉的主觀量的例句應寫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幾例是主觀量本身有句重音。(2)下面的例子是主觀量的前邊有句重音:
            (8a)'就五個人。
            (9a)'整整兩個星期了。
            (8a)表達主觀小量,(9a)表達主觀大量,句重音都在前邊的副詞上。(3)但也可以說成:
            (8a)就'五個人。
            (9a)整整'兩個星期了。
            意思沒有改變。
            2.3.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觀大量和主觀小量。分辨主觀大量和主觀小量時,副詞起著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詞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只”、“僅”、“僅僅”、“就
            ”等副詞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比較以下句子:
            (10a)他在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會兒。
            (11b)我等了他'好一會兒。
            (12a)他有幾個朋友。
            (12b)他有'好幾個朋友。
            副詞“好”幫助表示主觀大量時總是重讀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樣,幫助表示主觀大量時可以重讀副詞,也可以重讀后邊的數量詞:
            (13a)他'足有四十歲。
            (13b)他足有'四十歲。
            (14a)這場電影看了'足足三個小時。
            (14b)這場電影看了足足'三個小時。
            “只”、“僅”和“僅僅”幫助表示主觀小量,一般重讀后邊的數量詞,例如:
            (15)只有'一個星期了。
            (16)我僅找過他'一次。
            (17)那個瓜僅僅'兩斤吧。
            2.4前面說過,主觀量中也包含有對量的客觀敘述。副詞“足足”、“整整”除了幫助表示主觀大量以外
            ,同時也幫助說明主觀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觀方面的性質。《現代漢語詞典》未收“足足”,它對“整整”的
            解釋是:
            達到一個整數的:~一天│已經~三年了。
            上述釋義僅僅注意了“整整”說明量的客觀性質的作用,完全忽視了它幫助說明主觀大量的作用。根據這
            一釋義,我們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語病的,卻不能解釋為什么例(19)也有語病:
            (18)*到北京已經整整三年零兩個月了。
            (19)*離亞運會開幕只有整整一個星期了。
            按我們的分析,“只”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整整”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例(19)的語病是在表示
            主觀量的問題上自相矛盾。
            順便說說,概數詞“多”是說明客觀量的(表示有零頭),在這一點上跟副詞“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數
            詞“多”完全沒有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歲了。
            (21)也就'二十多歲吧。
            (22)'兩米多就夠了。
            (23)'兩米多還不夠啊?
            “二十多歲”在(20)里是主觀大量,在(21)里是主觀小量。“兩米多”在(22)里是主觀小量,在(23)里是
            主觀大量。由此看來,概數詞“多”與副詞“整整”的語義作用是不對稱的。
            2.5.一些語氣助詞常與副詞搭配使用,幫助表示主觀量,但也可以獨立使用,例如:
            (24a)僅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幾斤水果罷了,不必客氣。
            (25b)'幾斤水果罷了,不必客氣。
            (26a)都'八年了,別提它了!
            (26b)'八年了,別提它了!
            “而已”、“罷了”只能幫助表示主觀小量。語氣助詞“了”前邊出現的數量詞一般是主觀大量,比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寫了'二十萬字了。
            (28b)*只寫了二十萬字了。
            (29a)都'五個了。
            (29b)*才五個了。
            但也有例外,如,
            (30)只有'五個了。
            (31a)就剩'五個了。
            (32b)*都剩五個了。
            這些例外是可以解釋的。眾所周知,語氣助詞“了”表示情況發生變化。析而言之,有質變與量變兩種。
            下面的例子表示質變:
            (32)他會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說(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會走路,說(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質變當然是重大的變化。下面
            幾個例子表示量變:
            (34)快要下雨了。
            (35)讀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說的是氣象方面的量變,這當然是一種廣義的“量”。(35─36)中的數量詞表示狹義的量。不管怎樣
            ,“了”所表示的量變都是可觀的,值得提醒受話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數量詞總是表示主觀量的:如
            果說的是量的增加,則表示主觀大量;如果說的是量的減少,則表示主觀小量。能表示量的減少的動詞,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數幾個。別的動詞,都是隨著動作持續或反復時間的延長,所涉及的量越來越
            大的,所以我們看到語氣助詞“了”前的數量詞一般是表示主觀大量的。
            “有”跟“剩”還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減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 都有'五個了。
            “有點兒”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帶語氣助詞“了”的句子里,與其說是表示量變,不如說是表示質變

            (38)我有點喜歡他了。
            (39)他有點兒不高興了。
            2.6大多數北方方言都有兒化現象,指小是兒化的語義作用之一。就北京話來說,數量詞兒化時一般指主
            觀小量,決不會指主觀大量。例如:
            (40)他才'七歲兒。
            (41)也就'四五里兒路吧。
            不能說:
            (42)*他都七歲兒了。
            (43)*四五里兒路太遠了!
            有些方言雖然沒有兒化現象,但有跟“—兒”的語法、語義作用相當的語綴,如贛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贛方言里,凡主觀大量一律不用這類后綴。凡主觀小量一律得加這類后綴。例如,筆
            者所講的豐城話,主觀小量加“基”。比較:
            (44a)三'日(主觀大量)
            (44b)'三日基(主觀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觀大量)
            (45b)'五斤基(主觀小量)
            (46a)七八'塊錢(主觀大量)
            (46b)'七八塊基錢(主觀小量)

            3.1副詞“就”、“才”、“都”跟主觀量的關系比較復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引入語義指向的
            概念。
            從語法上說,副詞都是修飾謂詞性成分的。但在語義上,副詞可能指向謂詞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詞性成
            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別表明這兩種情況:(4)
            (47)敵人徹底失敗了。
            (48)我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樣。
            (50)大家都來了。
            (51)你都看了哪些書啊?
            (52)他只關心自已的事兒。
            副詞在語義上指向名詞性成分時,可能是指向其前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
            可能是指向其后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書”,(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兒”。
            我們把前一種情況稱為前指,后一種情況稱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關于范圍的。
            3.2.副詞“就”、“才”、“都”在語義上的共同特點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前;用于后指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讀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后指、客觀量和主觀量等語義概念對“就”、“才”、“都”的用法作具體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還是后指,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夠了。
            (54)'六歲就上學了。
            (55)有'兩個人就能把它抬起來。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6)'就剩這三本了。
            (57)就寫了'五頁。
            (58)就'五瓶兒。
            馬真先生認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內)無重音,那一定是
            言多。”(5)例子是:
            '他們就十個人。
            這個例子中的“十個人”確實是言多,但照我們看來并不是主觀大量,因為它沒有句重音。再分析一些相
            似的例子:
            (59)他們'一個小組就十個人。
            (60)'兩個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61)'五歲的孩子就能認兩百多字。
            這三例“就”的前后都有數量詞,但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說,“就”在這幾例中是前指的,前指
            的“就”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邊的數量詞是主觀小量,至少它后邊的數量詞言多,那是由于前后對比而顯示出
            來的,不是“就”直接確定的。“'他們就十個人”中,帶重音的成分不是含數量詞的體詞性短語,按我們的
            定義就不是主觀量。但是,跟(59)比較,其中所隱含的廣義的“小量”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3.4.“才”用于前指時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例如:
            (62)'三小時才做完。
            (63)到'四十歲才結婚。
            (64)給了'兩百塊錢才把他打發走。
            用于后指時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例如:
            (65)才'三小時。
            (66)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67)才寫了'五頁。
            后指的“才”和后指的“就”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意義上有沒有區別呢?馬真先生認為,“才”表
            示在說話人看來太少了,“就”表示在說話人看來并不多。例子是:
            你這次考試怎么才三分?
            我也就四分,考得并不理想。(6)
            這種意義上的區別也許存在,可是難以驗證,例(66)“才'四十歲,……”就很難說是在說話人看來太少
            了。
            后指的“才”和前指的“就”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可以配合使用,這時有冗余的語義信息。可省去
            “才”:
            (68)才'四十歲就白了頭發。
            (69)才寫了'五頁他就不寫了。
            和“就”一樣,“才”的前后也可以同時出現數量詞。這時,仍需要用前指、后指的概念來分析“才”的
            語義作用。例如:
            (70a)'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70b)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這兩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70a)的用意在于強調“十個人”是主觀大量,“五瓶汽水”是客觀量,僅僅
            因為跟“十個人”對比才顯得少。(70b)的用意在于強調“五瓶汽水”是主觀小量,“十個人”是客觀量,僅
            僅因為跟“五瓶汽水”對比才顯得多。總之,前指的“才”幫助表示主觀大量,后指的“才”幫助表示主觀小
            量;不帶句重音的是客觀量,在同一句子里,跟主觀大量對比顯得少,跟主觀小量對比就顯得多。這一點在下
            邊的句子里表現得更為明顯:
            (71a)他們'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們'兩個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們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們十個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時幫助表示主觀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買了'十幾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沒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與前指的“才”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它們在形式上的區別比較清楚,不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邊可以不出現謂詞(7)(如例(72)),“才”后邊一定要出現謂詞。
            3.6.“都”用于前指時,情況比較復雜。首先,“都”前邊的主觀量有時可帶虛詞“連”。如(75)、(76)
            。有時不能帶“連”,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這間屋子'三個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歲都上學了(你七歲還沒上學)。
            (78)做這么多題,'三小時都不夠!
            “連”的使用問題需要專門討論。(8)
            其次,“都”前邊的主觀量可以是主觀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觀小量,如(75─77)。下面著重討論這
            個問題。
            3.7.前指“都”表示一種比例關系:“都”前邊的含數量詞的體詞性短語表示某種數量,“都”后邊的謂
            詞表示現實世界中的某種事件。如果數量越大,事件實現的可能性越大,則數量與事件成正比例關系;如果數
            量越大,事件實現可能性越小,則數量與事件成反比例關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關
            系,則“都”前的是主觀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關系,則“都”前的是主觀大量。下面具體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在現實世界中,擔子的重量與“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觀大量,
            與“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兩百斤”是主觀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數量與“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觀小量;與“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觀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觀大量還是主觀小量,跟謂語是肯定式還是否定式沒有必然的聯系。例如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覺得累。
            (81)他挑'兩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會醉。
            (83)他'半斤酒都會醉。
            例(80)、(82)的謂語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觀大量,(81)、(83)的謂語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觀
            小量。按我們的分析,擔子的重量與“不覺得累”成反比,與“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觀大
            量,(81)的“兩百斤”是主觀小量;酒的數量與“不會醉”成反比,與“會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觀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觀小量。
            (84)'三小時都夠了(哪還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時都不夠(更甭說一小時了)!
            時間的量與“夠”成正比,與“不夠”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小量,(85)中的“三小時
            ”是主觀大量。
            (86)'三小時都有了!
            (87)'三小時都沒有!
            時間的量與“有”成反比(時間越長,實現“有”這個時間的可能性就越小),與“沒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大量,(87)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小量。類似的有:
            (88)'一萬字都有了!
            (89)'一萬字都沒有!
            字數與“有”成反比,與“沒有”成正比。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動詞“夠”與“有”的語義差別。
            (77)人家'六歲都上學了。
            (90)你'七歲都還沒上學。
            年齡的量與“上學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歲”是主觀小量;與“還沒上學”成反比,所以(90)的“
            七歲”是主觀大量。
            (91)人家'十六歲都還在上學(你十五歲就不想上學了?)
            (92)人家'十六歲都沒上學了。(你十七歲還在上學。)
            年齡的量與“還在上學”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歲”是主觀大量;與“沒上學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歲”是主觀小量。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時,主觀量的判別主要取決于現實世界的有
            關知識即數量與事件的比例關系。在用計算機處理自然語言時,必須預先把這些知識“告訴”計算機。但是,
            謂語的簡單形式(如“喝”、“醉”、“挑”、“累”、“夠”、“有”、“上學”)與復雜形式(加“喝得
            了”、“不會醉”、“不覺得累”、“不夠”、“沒有 ”,“還在上學”、“沒上學”、“沒上學了”)之
            間的關系是可以用規則性的知識來表達的。
            總之,副詞“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觀量意義如下所示:
            前指 后指
            就 主觀小量 主觀小量
            才 主觀大量 主觀小量
            都┌正比:主觀小量
            └反比:主觀大量 主觀大量
            附注:
            (1)“都開始了”有歧義,重讀“都”時表示總括,重讀“開始”時表示主觀評價。這里用的是后一種意
            思。
            (2)至于句重音具體落在數詞、量詞還是句詞上,我們沒有研究,暫時一律把重音標在數詞之前。
            (3)“整整”是專用于修飾數量詞的副詞,關于副詞修飾數量詞這一語法功能的討論,可參看馬真《修飾
            數量詞的副詞》,載《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年第1期。
            (4)“我就不去!”里的“就”管著整個主謂結構,可以認為主謂結構也是謂詞性的。
            (5)(6)同(3)。
            (7)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
            (8)“連”的使用可能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謂詞的性質,例如可以說“連六歲都有了”,不能說
            “連六歲都上學了”;第二,主觀量的語法形式中是否以名詞為中心,如可以說“連六歲的人都上學了”;第
            三,謂語的肯定與否定,否定句里用“連”比較多見。

            論文出處(作者):
            親屬稱詞的自稱用法
            現代漢語語義場分析初探

            【主觀量問題初探 ──兼談副詞“就”、“才”、“都”】相關文章:

            兼談認識結構的革命03-18

            尋訪法學的問題立場-兼談“論題學法學”的思考方式03-18

            淺析高校教師工作量制度相關問題初探03-21

            安全投入問題初探03-18

            矩陣反問題初探03-07

            地方文獻分編問題初探03-19

            企業知識管理問題初探論文03-31

            成本信息相關性問題初探03-11

            談裝飾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03-18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