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信與獨創的文學發展觀論文
社會的發展變革是歷史進步的一種必然趨勢,文學亦是如此。李夢陽說“今詩乃在民間”,固守不如思變。李漁具有先進的文學發展觀,他說:“今日之世界,非十年前之世界,十年前之世界,又非二十年前之世界,如三月之花,九月之蟹,今美于昨,明日復勝于今矣。”他的意思是:今天的通俗文學的創作,是比前面的文學形式更先進的,是優秀于昨日的文學的,同時也肯定了明日的文學好過今日的文學。這種先進的文學發展觀,體現了作者順應時代、開闊的心態,并不因生計壓迫而愁容難解。作者雖然是痛苦的也還是樂觀的,雖然是世俗的也還是開明的。除了自信文學優于往日,李漁還主張文學要有獨創性。他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絕不剽竊(“寧捉襟肘以露貧,不借喪馬以彰富。”),絕不網羅搜集(“不載舊本之一言,以補新書之偶缺;不借前人之只字,以證后事之不經”)。
他犀利地諷刺了以文賣錢、敷衍文字的投機方式,他認為靠鋪綴文章走捷徑的“述作名家”,他們“以只字片言之少,可釀為連篇累牘之繁,如有連篇累牘之繁,即可變為汗牛充棟之富。何也?以其制作新言綴于簡首,隨集古今名論附而益之。”作者在此明確表露了他在寫作方面的風格和骨氣。
在生活中他是自信、敢做敢為的。他是個奇才,從小就聰慧,記憶力尤其好,“自謂書過可即焚”。他敢于蔑視權貴,敢于揭露黑暗的統治,都顯示了他的勇氣。教育孩子方面,他也鼓勵他們蔑視權威、敢于創造。
少小行文休自阻,便是牛羊須學虎。一同兒女避嬌羞,神氣沮,才情腐,奮到頭來終類鼠。
莫道班門難弄斧,正是雷門堪擊鼓。小巫欲竊大巫靈,須耐苦,神前舞,人笑人嘲皆是譜。正是這種無畏、自信的精神,讓他在生活理論和藝術創作中獨樹一幟、有所作為。他也把這種精神移用到小說的態度上。
“小說”一詞,最早見于:“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這里的小說,意指瑣屑的言談,小的意思。李漁卻不害其小,他認為“小道之技”也可成為“帝王國事”。
魯迅先生在中說:“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諸書大抵或托古人,或記今事,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謬者也。”文學藝術,是生產主體,生產工具,生產對象,生產銷售的綜合體。小說創作也屬于文學藝術生產,生產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所進步變化,文學的內容也會有所改變。藝術的分類愈加細致,愈加排他性,同時,也因為生產工具的進步,藝術自身開始發展演變。
李漁的文學創作發生在市場漸發展,商品因素、流通機制逐漸顯著,以及文化發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市民擁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和影響到文學的創作,李漁將戲曲規律移用于小說創作,變更了小說的創作技巧,革新了小說敘事形式,對后世小說創作的影響不可謂之不深遠。
【自信與獨創的文學發展觀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學術之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實踐與思考08-28
論文學情感09-04
文學鑒賞當代文學論文05-31
關于文學作品文學的論文08-22
博客文學提升讀者文學素養論文07-16
微博文學當代文學論文08-20
文學教學現代文學論文10-24
文學論文提綱范文07-29
論文學張力資料08-08
文學經典面臨挑戰的論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