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談“筆算式的口算”

            時間:2024-04-29 23:58:48 數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筆算式的口算”

            畢業論文

            談“筆算式的口算”

            -----轉載

            近日,在1本期刊上,看到1位老師撰文講述了自己在教學口算時,學生出現“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即用筆算思路來做口算題。作者發現,學生很認可這種“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分析原因有2:1是家長用這種方法提前教學,使學生早已對此印象深刻;2是筆算的經常練習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刺激,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此方法由筆算遷移到了口算。作者同時感到困惑,學生喜歡的“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到底于學生學習口算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這位老師談到的現象和產生的困惑,實際上很多低段數學教師都有同感,并且,現實中,老師們都是帶著這樣的疑慮在實施口算教學,學生們也大多是用著這樣的方法在進行口算。但是,筆者以為,這種“筆算式的口算”方法是有違口算本質的,為此,筆者想借此說1說口算的相關知識,愿能夠和老師們探討,使大家更全面地認識口算,合理地開展口算教學。

            口算,就是“邊心算邊口說地運算”,它是不能再借助其它工具(筆、紙),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1種計算方法。正因為要口頭說出結果,就造成了它與筆算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知道,筆算具有1定的豎式規則和固定的運算程序,計算者在掌握基本的程序(計算方法)之后,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這個程序即可。比如計算56-18,如果用筆算,只要數位對齊,從低位減起即可。學生們常常口中念念有詞地這樣說:先用6減8,不夠減,向10位借1,16減8等于8寫8;10位上的5借掉了1,還剩4,4減1等于3寫3;合起來就是38。學生邊說邊寫,最后算出答案。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只不過是在呆板、機械地執行豎式減法計算的程序,內部的心智活動很少,思維得到的訓練不多。這樣的過程,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操作程序的能力和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反觀口算,因為口算要口頭報出結果,而且口算往往運用于1些急需答案的場合,所以口算首先對速度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計算者做口算時要采取靈活的方法,在頭腦中快速地盤算以得出結果。如同樣是算56-18,計算者就有可能采用56-10-8、56-8-10、56-16-2和58-18-2等方法。相比筆算固定的程序,口算時可以采用多樣的方法,這首先就說明了口算對于培養人思維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我們分析以上任1種口算方法,就還會發現更有意義的東西。比如采用56-10-8的方法,計算者就需要在頭腦中經過這么1個過程:先將18拆成10和8,因為56減10,減數是整10數,算起來比較簡單,得到46(此時學生要將46儲存在頭腦中);56減了10以后,少減了8,所以還要再減8(此時既要考慮到少減,還要能夠將儲存的46調出來再去減);46減8是兩位數減1位數,計算相對簡單。至此,計算尚未結束,因為口頭表達結果的時候應該是從高位往低位逐個數字說出來的(因此以前也有口算要從高位算起的要求),這就還要求計算者在頭腦中對答案的位值有清晰地認識,這樣才能夠口頭表述正確。所以,等計算者報出“等于3108”時,這才算最后完成了56-18的口算。很明顯,這樣的思考過程相比前面按程序筆算的方法,心智活動要復雜得多。在這個過程中,計算者要將計算分割成很多的小過程,要將各種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合理地拆分、拼組等,并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步驟,得出正確結果,這是1種很高級的心理活動。而計算者正是通過這樣的心理活動,鍛煉了自己的思維,發展了注意力、記憶力(瞬間記憶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這就是口算的價值之所在,這也正是教材要安排口算教學內容的本意。也只有明確這點,我們才可以去理解:口算就是心算,心算不是作為筆算的臺階,而是1種不同的訓練,是課程中獨立的部分(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劉兼、孫曉天著)。

            明確了口算的價值,我們再來談“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就很容易達成共識了。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就是用筆算思路來做口算題,那么,即使把它視作是口算的1種方法,但充其量也不過是多種口算方法中1種相對呆板的、程序式的方法。學生用這種方法做口算,雖也能得到正確結果,丟掉的卻是更有價值的思維鍛煉過程,而長期使用這種方法做口算,那對于他們心智技能的發展和其它綜合能力的培養更是影響甚大。

            因此,關于“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家長不知道其中利害,教給孩子這樣做,我覺得還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倘若也1直這樣去教,或放任孩子用這樣的方法去算,那實際上就是在做1件有違口算本意的事,應該是不妥當的!

            當然,那位老師文中提到,因為“筆算的經常練習對學生產生刺激”,使得學生自然而然地將筆算方法遷移到了口算。這是事實,這也是當前口算、筆算教學中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的1個問題。

            應該說,口算、筆算關系的正確認識及其編排體系的確立是長期摸索和實踐的結果。據資料反映,建國以來,我國的小學教材曾經有過口算要求偏高、口算筆算局部脫離等現象。比如根據1952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編制的教材中,就有100以內的加減法只教口算,不教筆算的安排。但是,經過不斷地探索,我們逐漸認識到,把口算的內容放在筆算之前教學,不僅可以用來說明筆算的算理,并且也是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算理、促進筆算能力提高的必要途徑,這就有了“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之說。這樣的做法,逐漸為人們所認同,也成為了當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編排口算筆算的基本原則。

            例如,課標教材中,在1年級下冊,設置了口算整10數加減整10數、兩位數加減1位數和整10數,而在2年級上冊設置了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其目的,就是考慮到,要解決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豎式計算中如何對位的難題,就必須得從之前學習的相關口算知識出發,才能說明豎式計算中為什么要數位對齊、為什么要從個位加起等道理。

            又如,教材在編排教學筆算42÷2的內容之前,先學習的是口算除法,因為這樣,就能通過復習口算除法的思考過程,來讓學生找到筆算除法與口算除法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筆算除法的思路,掌握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從上述情況看,那位老師文中所談到的學生將筆算方法遷移至口算的情況,似乎是不應該出現的。那么,客觀存在的“筆算式的口算”方法,究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筆者陋見,原因有3。

            其1,教材編排體系造成的。現行教材編排口算、筆算時,除了遵循把口算的內容放在筆算之前教學這1基本原則之外,還有1個做法,那就是把1些較難的但又不是最基本的口算,放在筆算之后教學。例如,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學生掌握要困難些,所以在2年級上冊先教筆算,等到了2年級下冊,再進1步要求會口算。教材希望通過這樣的措施,能夠化解難點,通過對筆算使學生既能學好筆算,又能形成較強的口算能力。應該說,這是1種科學合理的做法。但是,這樣1來,問題也是顯見的。我們不難想象,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后,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的筆算思路,經過反復的練習,已經深入心中,形成了1個牢固的概念。而過了半年,學習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卻要將這個思維的定勢從腦中移除,換上另外1些方法(如不1定從低位算起),那當然是困難的事情。所以,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口算時自然而然地用上“筆算式的口算”方法。這樣的編排模式,在小學高段1些的計算中更多見。像小數的乘除法、分數的加減法等等,都是在學習了筆算之后要求會做1些口算題的。因此,做這些口算題,學生往往也都是用“筆算式的口算”方法的。像這種教材自身編排體系帶來的影響,是造成“筆算式的口算”方法存在的原因之1。

            1 2下1頁

            【談“筆算式的口算”】相關文章:

            誰動了我們的“口算”07-06

            溜井放礦量與磨損量計算式的數模07-14

            談VLAN技術06-30

            談藝術的欣賞08-30

            談綠色營銷05-21

            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策略的研究論文09-29

            一年級口算訓練07-24

            談如何修改論文08-06

            談愛心教育的藝術07-16

            談版畫的表現語言07-10

            <delect id="sj01t"></delect>
            1. <em id="sj01t"><label id="sj01t"></label></em>
            2. <div id="sj01t"></div>
              1. <em id="sj01t"></em>

                      <div id="sj01t"></div>
                      黄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