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晉商大院建筑形態的審美分析論文
晉商大院作為北方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中國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建筑遺留的歷史價值,同時兼具藝術審美價值。通過對大院民居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行研究分析,明確了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環境以及建筑營造技術等對其建筑形態所造成的影響;在研究晉商審美意識過程中,對晉商美學的概念做出了相應說明,全面分析了大院建筑形態的審美特征。
引言
民居建筑是最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建筑類型,也是現存量最大且連續發展的建筑形式,反映出當時社會條件下的經濟環境、民俗民風、審美理念等。山西被譽為我國古建筑的寶庫,除了歷朝保留至今的寺觀、廟宇,民居建筑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山西境內尚存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1000多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屬分布在晉中一帶的晉商大院,其建筑規模宏大、氣勢沉穩、裝飾手法多樣、格局合理、陳設家具精致華美,可謂是明清時期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一、晉商大院形成背景
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一般是指地形地貌、地方材料以及地區氣候等內容,這些環境因素都對大院民居的建筑形態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晉商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而且他們在外闖蕩多年,見識過多種新材料、新技術,在建造方面,商人們可以請得起本地或是外地的優秀工匠,也就是說自然條件對大院民居建筑的影響力相對于農耕村落的民居要減弱很多,這也是晉商大院建筑形態所受自然環境影響作用的特點。
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但是在山西的歷史上,卻是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段期間內,朝廷頒布了一系列利于山西經濟發展的措施,允許百姓與官府一起經營,到了清乾隆年間,朝廷允許在山西“招商采煤”“開中鹽法”,一系列的舉措促使市場擴大,山西全省經濟得到了活躍。
建筑技術可以理解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建筑技術發展的成熟程度制約著建筑形態的發展。晉商大院民居建筑是明清時期北方民居發展到成熟時期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些建筑營造技術有著先進之處,在防火處理、排水方式、建筑裝飾和地基處理上都有其獨樹一幟的地方。
二、晉商大院建筑形態的審美特征
在研究晉商審美意識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美學的概念,《辭海》中有對美學的權威解釋,美學是指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意識和審美關系的科學。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體驗必然會在藝術當中有所體現,所以,美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定義為藝術,通俗地理解成為藝術的哲學問題,因此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稱美學為“藝術哲學”。因此我們可以將“晉商美學”通俗地理解為山西商民在經營商業活動獲利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思想認識,并且將這種意識融入對建筑的認識當中去,即為晉商的藝術哲學。
1.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晉商大多重視儒學,這是一個被廣泛認知的客觀歷史事實。大部分晉商把“儒賈相同”作為他們謀生的思想理念,他們的行事方式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儒學思想的影響、約束和支配,其中與儒學相關“天人合一”的觀念在一定層面上也滲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居住場所。
儒家的天人合一觀,其中強調的是禮、義、仁,看重人倫教化,主張儀禮治國。儒學思想中一向看中人與人之間的等級秩序,不能破壞長幼尊卑,倡導嚴格遵循陰陽秩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建筑的“天人合一”。在大院建筑上無論從材料品次、空間順序、規模的高低到相互匹配原則及品質優劣等都因人高低貴賤而劃分出了等級,這是建筑美學與儒家政倫禮教的完美結合。
2.長幼尊卑的封建禮制
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中國的禮儀制度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多樣且廣泛地影響著民眾生活,所以又稱之為禮文化。中國古代在社會關系方面所追求的精神內容,可以等同為禮制所倡導的內容,其中包括家庭關系中的等級觀念、尊卑觀念等。禮文化約束和規范著人們在社會生活或是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它同時還深入到大院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建筑型制等方面,并成為審美理念所追求的最高標準。
在晉商大院中可以看到一種適合于古代封建大家族的居住形式,主人住在正房,仆人只能住偏方,長輩住正院,晚輩住偏院,上下有別,秩序井然,行方禮端,充分展現出了山西封建大豪族中上下尊卑、男女有別的禮儀氛圍。
三、結語
在傳統民居建筑中,晉商大院是北方民居建筑的精華所在,整體深邃富麗,見證了晉商500年的興衰史,對晉商審美意識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最大限度了解那個時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觀念、價值取向
【晉商大院建筑形態的審美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形態以及獨特審美內涵分析論文08-29
建筑與景觀的形態整合:新的策略的論文06-13
審美知覺的語言分析09-13
關于清代徽州建筑藝術特點與審美研究的論文10-25
小學美術審美論文08-04
試論利用新型纖維形態分析儀分析杉木CTMP漿纖維形態09-14
淺論現代建筑形態的重構06-02